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绿色学校>>获奖荣誉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1/10/31 0:00:0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jky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

江苏省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薛惠华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联,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

关键词:生物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美丽的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地球在遭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在面临威胁,保护环境,捍卫家园,已经克不容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基本职责。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联,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

    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作用”,将环境知识融入课堂内容中。

    如在七年级下册书中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里面含有重金属汞、银、镉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着雨水渗漏到土壤里,污染土壤,并随着土壤中水分的移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直至进入多种生物和人的体内。)然后分组提出问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并用事实说服那些不以为然的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做一些调查问卷,在父母亲戚中进行调查,从而也发挥了这项活动的社会效应。

    教师的作用还在于要将环境意识的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中。环境教育渗透主要内容:世界及我国动植物资源的状况,我国的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条文等。由于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列项注明环境教育的内容要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把相应的环境内容渗透下去。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没有直接的环境知识,如何渗透,可联系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有外界环境适宜,小小的种子才能萌发,这个环境要优良,不能污染,否则种子就算萌发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或收获不了丰硕的果实,如此通过联想达到了渗透的要求。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通过了解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受破坏情况,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长期性,懂得从我做起,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这样在每一章节的备课中只要教师用心备课,用心点拨,都能起到耳濡目染,滴滴渗透的环境意识教育。

    二、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开展广泛阅读活动,走出课堂,开拓视野,查寻资料,收集数据,然后形成资料库,再互相交流讨论,把课外的阅读和课堂的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比较解决实际中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如引导学生写一些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小论文比赛,治理荒漠,如何减少氟里昂的释放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拓宽了知识范围,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环保意识和从我做起的决心。

    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培养环保意识。如结合七年级上册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这一调查报告的展开,让学生们了解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记录他们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在对生物进行归类的同时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比如一些环境保护的纪念日,三月十二日的“植树节”,首先结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提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拿森林覆盖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而中国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然后出示图片,录相看几组触目惊心的乱砍滥伐,洪水泛滥的镜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目前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植树造林从我做起已经刻不容缓。最后亲自带领一部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亲身感受还林与大自然的体验,回来开展一些展示活动,如一些图片,照片的展览和一些认识心得体会,开展一些竞赛辩论活动等,让更多的同学加强认识和进行以身作则的宣传。还有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五月三十一日的“世界无烟日”,六月五日的“世界环境日”等都可以开展一些类似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生物科学与其它学科中有关环境知识的联系与渗透。

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环境科学方面与化学和地理学科的联系更是密切,所以在相关知识方面可以进行互动合作。如在七年级下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化学知识介绍酸雨的性能,可提前渗透化学知识,酸碱度的概念,酸雨的形成。在正确的化学知识的引导下,模拟食醋和清水配制的酸雨,控制PH值。再进一步思考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再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结合化学知道了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概念。

    在生物圈和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生物与地理联系紧密,可结合地理知识渗透环境保护和环境意识,在相关学科知识的交汇贯通中促进知识的掌握和环境意识的熏陶。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战略任务,需要广大师生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课堂和生活中逐步渗透和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Copyright @ 2015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150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