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2025-2026第一学期九年级道法学科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二)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小丽

2025年91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成员聚集一起,在行政楼4楼会议室进行了周备课组活动,研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深化核心素养导向,探索《创新驱动发展》一课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

、活动流程

(一) 第一阶段:理论重温与课标研读

1. 核心概念再明确(组长主持):

 回顾“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的一致性。评价不仅是最后的测验,更是贯穿教学始终、用于诊断学习、促进学习的工具。

核心素养:共同研读课标,明确本课对应核心素养的侧重点: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自豪感。

责任意识: 认识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树立崇尚科学、热爱创造的责任感。

健全人格: 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2. 单元整体分析:

阐述第二课在全书(改革开放主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两框题(“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永无止境”)的内在逻辑:从感受创新(认知)到理解创新(意义)再到投身创新(责任)。

(二) 第二阶段:课时设计与评析

1. 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说课(沈老师):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说出创新对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知识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项创新如何改变我们”,感受创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目标)。

认同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激发对创新的兴趣和热爱(素养目标)。

课前小调查“你身边最近5年最大的创新是什么?”(了解学情)。

    表现性任务:小组合作制作“创新改变____(如:出行、沟通、学习)”的思维导图或简短海报。 从“内容准确性、合作有效性、创意表现力”三方面进行小组互评。

提问与观察: 课堂上追问“除了技术的创新,还有哪些形式的创新?(如模式创新、理论创新)”观察学生思维深度。

总结性评价: 本节课学习任务单上的开放性问答:“请你为校园生活设计一个‘微创新’方案并说明理由。”

2. 集体研讨与优化:

讨论点:思维导图的任务是否过于简单?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更深入地思考创新的本质?评价量规的指标是否合理?

优化建议:可将任务升级为“为社区/校园设计一个创新方案”,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性。

3. 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说课(陆老师):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与挑战,说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知识目标)。

通过模拟“小小新闻发言人”活动,分析我国为何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能力目标)。

增强科技自信和创新自信,树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的人生志向(素养目标)。

开展“新闻发言人”活动。小组代表就“中国芯片产业的挑战与机遇”等话题回答“记者”(同学)提问。使用评价量表从“观点清晰度、论据充分性、回应技巧”等方面评价。

练习“新时代青少年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三)第三阶段:资源整合与任务分配

资源共享、明确实践任务:

主备人和辅备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轮流试讲,进行磨课。

确定下周上课教师,并安排组内观课议课,重点观察“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

五、 活动预期成果

1.一份成熟的《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2.一套完整的配套教学资源包(课件、任务单、评价工具)。

  3.备课组成员对“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九年级备课2.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