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课组在行政楼4楼会议室进行了第一周备课组活动,研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主题活动。
一、活动过程
(一) 明确主题、统一思想
陆文明首先明确了本次备课的核心目标:“不是简单地统一教学进度,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真正落地在九上的课堂中。” 她指出,九年级内容理论性强,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传统讲授法效果有限,必须改革教学与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沈老师简要回顾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五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要求,强调了“评价不仅是打分,更是为了促进学、改进教”的一体化理念。
(二) 分析学情、教材剖析
沈老师(主备第一单元)发言:
教材分析: 认为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是全书奠基之作,“政治认同” 和 “责任意识” 是核心落脚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个宏大话题有切身体会,而非停留在口号记忆。
学情补充: 提到现在九年级学生多为“10后”,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缺乏感知,但他们对科技创新(如华为、航天)有极高兴趣,这是重要的教学切入点。
顾老师(主备第二单元)发言:
指出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概念抽象,学生容易觉得“与己无关”。她提出设计 “模拟听证会” 活动的设想,让学生就“校园手机管理”等真实议题进行辩论,在实践中理解民主与法治。
集体讨论点:大家一致认同,“贴近学生生活” 是破解教材理论性强难题的关键。蒋玲老师建议,可以统一建立一个 “时事案例资源库” ,及时将最新的新闻热点(如杭州亚运会、‘一带一路’成果、最新科技突破)与教材知识点链接,让课堂“活”起来。
(三) 教学评一体化范例研讨与优化
陆文明提出第一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优化,集体讨论决定将其优化为更简单的 “课前预学单”,如:“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改革开放的印象”;“分享一个你最喜欢的中国创新产品”。5分钟内即可完成,主要用于课前提问和激发兴趣。
焦点讨论1:关于“我家四十年变迁图”
顾老师分享经验:曾遇到过学生家庭情况特殊,或不愿分享家庭隐私的情况。
共识与优化: 决定增加任务弹性,提供 “二选一” 方案:A. 绘制自家变迁图;B. 选择一个小角度(如“通讯方式”、“支付方式”的变迁)进行资料搜集和微报告。保护学生隐私,同时达成教学目标。
焦点讨论2:关于“单元大任务”
大家对“设计创新方案”的项目式学习非常感兴趣。
刘老师 建议:方案评价标准应更具体,可加入 “可行性” 和 “成本意识” 的维度,更好地对接“责任意识”素养。
共识与优化: 共同完善了单元大任务的评价量初稿,从“主题契合度”、“创新性”、“可行性”、“方案完整性”、“展示效果”五个维度划分了A、B、C等级的具体描述,使评价更科学、透明。
(四) 任务分工与资源共建
经过讨论,形成最终分工决议: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主备:沈老师 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件、预学单等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主备:陆老师, 设计“模拟听证会”活动方案及配套资源包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蒋老师 搜集生态文明典型案例,设计实践考察方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顾老师 整合时事热点,设计“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方案
全体成员共同负责:在日常教学中留意并收集高质量的新闻视频、图片、文章链接,及时分享至教研组群,共建“九上备课组教学资源库”。
(五) 会议总结主持人沈老师 进行总结:
1.肯定成果:本次备课会明确了方向,聚焦了问题,并对第一单元的设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优化,形成了可操作的范例。
2.强调关键:再次强调 “评价先行” 的设计思路。要求各位主备人在设计课时,必须同时写出清晰、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
3. 寄予期望: 希望各位老师大胆尝试,将设计付诸实践,并在下一次备课会上分享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困惑,持续迭代优化。
二、 活动成效与后续行动
1. 主要成果:统一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学评一体化”为路径的教学指导思想;形成了《富强与创新》单元优化的、可执行的教学评一体化方案;明确了各单元主备人及任务分工,建立了资源共建机制。
2. 待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等活动的课时保障问题;如何对过程性评价进行高效记录与管理。
3. 下一步行动:
各主备人按计划完成教学设计。
下次集体备课(两周后)重点:观摩蒋老师课堂教学,并针对“法治”议题如何进行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研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