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有效实施学校劳动教育
——新北区奔牛初中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必须接受的教育和必须修习的重要课程。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实践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老益美和以老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同时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周密谋划,稳步实施,以创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为契机,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几年来,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一直秉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健行”校园文化。“健行”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取其“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为核心意涵。同时又紧扣“健”、“行”二字,赋予新意。“健”,强调“身心强健”,即“身体健壮、精神强健”;“行”,强调“身体力行”,崇尚“实干精神、实践意识”。
学校德育教育倡导“十好教育”,全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其中第六“好”明确向学生提出“干好活”,即要求学生通过自我的劳动锻炼,提高基本的自理能力,提升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独立性和创造力,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根据《新北区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的意见要求,特制订奔牛初中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
二、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94年奔牛镇中学布局调整,将原奔牛中学初中部、东桥初级中学与新奔初级中学合并,更名为武进奔牛二中,2000年8月,又更名为武进市奔牛初级中学。2000年11月,学校创建成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2005年11月,高标准通过了常州市教育局“示范初中回头看”专家组的验收。2006年11月、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分别接受武进区政府教育督导团的督导评估,均获“优秀”。2013年12月,接受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现场复评获得“良好”。2010年春季,原武进区九里初中并入奔牛初中。2015年7月由于区域调整,划入新北区管理。学校现有38个班级,学生总数1600人。
校园以教学楼为基点,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为师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优良环境。
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校曾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19年获得新北区教育综合质量评估二等奖;2019年获得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2019年获得新北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三、总体目标
1.促进学生走进自然,主动了解自然,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培养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创造精神。
四、具体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文金铭副校长担任,组员由教科室、德育处、教务处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组成。同时学校确定教科室李明正老师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与负责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刘福明老师担任);学校配备劳动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努力加大劳动教育的投入,不断丰富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制定落实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工作方案。
(二)师资建设
学校鼓励部分教师通过不定期地在职培训,组织教师与基地技术人员结对学习,定期组织基地专业人员来校讲座等,不断丰富教师劳动技术教育知识,提升教师劳动技术教育能力,建设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教师队伍。促进劳技课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老健体、以老益美、以老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从教育实际出发,成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组长周峻,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工作。《草莓种植》、《瓜果栽培》、《蔬菜种植》等校本课程正在研究、开发、完善中。学校一方面要用好劳动技术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要求劳技课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感受新知识和新科技,同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资源的教育作用,以更有效地实现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段与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科学确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职业体验等需要。
1.开足开好校内劳动课程。针对七年级学生,由劳技课教师与基地专业人员实施,主要是传授劳动知识,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术能力。
2.开发开设实践类选修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开设烹饪、手工、园艺、种植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
3.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活动。七、八、九年级全员参与。不定期组织学生分批参加基地活动:参观、学习、劳动实践锻炼等,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以致用。
(五)加强家校合作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机制。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1.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校园劳动。学校各班级安排相应的卫生包干区,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落实包干区卫生工作,让学生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享受整洁的校园环境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还在设想开辟学生校园种植园地,促进学生学、做结合,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2.积极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社团活动。学校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在七、八年级开展以培养学生兴趣的社团活动,进行科技小制作、剪纸、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
3.在团委组织下,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义务打扫卫生、学校周边清除小广告等劳动实践。
4.利用家长会议和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如洗碗、拖地、做饭等,既锻炼孩子的劳动技术,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又学会了团结互助,更懂得了孝顺与感恩。
(六)拓宽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渠道
1.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每个年级每学期安排一次校外劳动实践锻炼。
2.充分利用学校校外教育基地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分批走进奔牛镇润源经编有限公司、刘伟农场等基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感受时代、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努力读书,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意识。
3.开展社会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菜场、走进超市等开展公益宣传及公益劳动。
(七)组织实施劳动教育实践评价
制定《奔牛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评价细则》,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劳动的技术成果,可以是手工的作品,可以是现场劳动的成果图片,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地方,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