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23.9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全体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完善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发挥同伴教育作用。
4、做好个别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5、充分利用各种宣传传媒系统,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三、具体工作
(一)创设良好咨询空间,建立良好咨访关系
室内布置有沙发、软垫、茶几、鲜花、窗帘等设施,充满温馨、和谐、温暖、平等、安全的气氛。室内墙上张贴心理咨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职责、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等,使学生走进咨询室,愿意说出心中烦恼,老师本着尊重真诚、共情的原则,耐心倾听,结合学生实情,综合分析,提出建设性建议,在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基础上,使咨询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三下午12:00--到16:00。如有特殊情况另约时间。
(二) 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力求有效沟通与交流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诚原则: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者赤诚相见,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诚心诚意地帮助来访者摆脱心理困惑,从而使当事者产生可信、可靠的信念。
2、尊重原则:心理咨询教师要尊重当事者的人格,。
3、理解原则:根据当事者的真实问题,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
4、整体原则:心理咨询老师要用系统论观点指导辅导,注重来访者心理素质与心理问题的整体联系,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
5、差异原则:心理咨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当事者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6、自律原则:心理咨询教师帮助当事者挖掘出个体的心理潜能,来克服心理障碍。
7、保密原则:对当事者的个人隐私包括经历、生活背景、现状等,心理咨询教师须绝对保守秘密。
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对来访者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减轻或消除来访者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灵健康成长,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或老师,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为了与来访者达到有效沟通与交流,我校心理咨询方式有:一对一面谈、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络邮箱咨询等。
要重视日常工作的积累,对所有咨询工作做好咨询辅导记录、整理、分析存档,为教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典型资料。
(三)面向全体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传播活动
1.针对不同学段,举办心理班会活动
每班每学期举行1—2次心理班会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班会应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如良好习惯养成月、感恩教育活动月、安全系列教育月、诚信考试教育月、阳光少年体验周、抗挫磨砺教育周等。
2、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举办专题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年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针对七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心理教育。
(2)针对七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需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
3、发挥学生心理干部的作用,广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班级心理委员教育是我校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实施的一项创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每周制作“轻松快乐10分钟”视频节目,用于每周五中午在校园网中播放,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愉悦身心、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
(2)每学期“国旗下讲话”由心理部提供2篇讲稿。
(3)学校广播站每周有一环节播颂心理励志美文或心理名言。
(4)利用寒暑假举办“心理健康小报”。
(5)每学期举办2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6)每年将学生优秀自传汇编成册“成长感悟”
(7)心理部成员每周二中午召开例会或心理知识培训一次。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倡导同伴教育
班级心理委员每月召开例会,可发挥同伴互助的优势,将团队辅导、个别辅导有机融合,通过对学生心理状况的适时关注,及时发现班级年级同学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心理教师,以便进行专业干预,早期预防心理危机。定期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同伴之间威信及相互影响,在班级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促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七年级新生,通过心理测试、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初步筛查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同时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协调学生、家长、社会各个环节,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发展为基本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积极进取、情绪稳定、思维灵活、是非分明、举止适度、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