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与文化建设之路上“健行渐远”
我校大力建设”健行“文化。
(一)发展“健行”理论
学校结合校情,与时俱进地对我校“健行”文化作出了更加深入贴切的理论阐述。“健行”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来只是强调“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现在仍旧保留“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核心意涵,同时,又紧扣“健”、“行”二字,赋予新意。“健”强调“身心强健”,即“身体健壮、精神强健”。“行”,强调“身体力行”,崇尚“实干精神、实践意识”,还倡导“天马行空”的创新思想。学校的“健行”文化,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文化:既倡导“欲上青天揽明月”、“自强不息”的“顶天”之志,也注重“脚踏实地、实干兴教”的“立地”之行。“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正是“健行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应该倡导的精神灵魂。
(二)宣传“健行”文化
学校通过师生会议、培训、标语等载体,大力宣扬“健行”文化,使“健行”精神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使“健行”精神无处不在。例如2019年秋学期陈卫元校长作了题为《弘扬“健行”文化,再创学校辉煌》的开学讲话,11月在共青团奔牛初中第三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健行健远》的讲话,勉励师生志存高远、勤勉实干。
面对新的形势,学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向上、敬业进取。学校召开教代会,制定通过学校《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方案》。该方案没有简单照搬上级指导性方案,而是针对学校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评分细则中进行了强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新学年开始,有多位老师主动申请做班主任。
(四)打造“健行”环境
学校重视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在校园、在教室、在办公室,处处可见宣传标语、宣传画等。
(五)倡导“健行”教研
“健行”精神,既需要全体师生内心高度认同,更需要大家在行动中真正落实。“健行”是一项文化工程,需要一砖一瓦的实实在在的付出。
为了使大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健行”文化,行政人员甘做表率,吃苦在前,争优创先。行政队伍平均年龄50岁,做班主任的有6位,。有近一半的行政人员教学工作满负荷,每年都有行政外出交流。每学期都是率先上公开课。同时,坚持行政值班制度,严格执行行政督查制度,带动了师生协同发展。
1、建设“健行”校本课程。学校初步拟出了《“健行”校本课程群顶层设计简案》,编制了校本教材。
2、开展校本研训,丰富教师内涵。
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几年来,学校为教师订购一些优秀的专业书籍,如《陶行知文集》、《终身教育论》、《和老师的谈话》、《师道》、《活法》、《厚道》等。
学校先后邀请常工院教授、市内心理咨询专家、区内知名班主任、周边城市校长等来校为教师讲学,它们各有侧重(价值观的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德育工作、课改实践经验),更激发了教师好学上进之心。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各类专业培训,有学科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活动、培育站活动、竞赛活动,还有外出观摩、学习课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开展“健行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3、以推进信息技术为抓手,促使老师用新装备、新技术,在业务上不断探索追求,学校装备了最先进的纳米触控智能黑板;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运用智学网平台,建设校本教学资源数据库,学生学业情况数据库,并科学合理运用大数据服务教学。
(六)实施“健行”德育
1、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主任例会,指导班主任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提炼班级建设口号与班级精神,凝心聚力,搞好班级文化布置。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合作、交际、磨炼意志的能力。
3、开展清明扫墓、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工作,鼓励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学校“体育节”、“艺术节”比翼双飞。
2020年学校“国泰民安 体健艺馨”——第26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暨第2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隆重召开,全校师生1600多人与多位受邀家长代表现场观看,掌声、喝彩声连续不断。
5、开展假期“研学行”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走进名校,走近历史,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相处,不断提升自己。
6、结合重要节日与上级举办的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教师节的“师恩悠悠”演讲、读书征文、朗诵、校园短剧、情景剧比赛活动。
办学理念:“为发展而教育”。
办学目标:学生满意、 家长放心、质量上乘、区域知名的省级示范初中。
学生培养目标:身体结实、生活朴实、知识扎实、做事踏实
教师培养目标:爱学生、重家长、观念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校训:厚德尚学,志远笃行
学校精神:凝心聚德,至诚勤勉
校风:文明,求实,团结,创新
教风: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开拓进取
学风:立志好学,尊师守纪,诚实俭朴,健康活泼
德育工作思路:创设活动,开展德育体验,学生自主成长源自于活动中
德育工作基本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铭记常规,指导每一名学生确立目标,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信心,对每一名学生常怀期待。
教学工作思路:决胜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调好心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提高效果;讲清概念,打好基础;精选例题,渗透方法;作业布置,及时反馈;个别辅导,融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