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环境-5奔牛有故事——学校文化课程研讨设计2022.5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冯锦川

           奔牛有故事,故事在奔牛

——课程体系研讨

2022.5

一、背景

奔牛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古运河畔依河而建、因河而兴。奔牛精神,勤劳踏实,昂扬向上,勇于创新。

学校有着明晰的“健行”文化。学校紧扣“健”、“行”二字,赋予新意。“健”强调“身心强健”,即“身体强健、心理健康”。“行”,强调“身体力行、天马行空”,崇尚“实干精神、实践意识、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倡导的“三牛”精神,是国家对社会公民的要求,也是对青少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在中国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指引,发扬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勤奋学习。





人们之所以赞颂牛,还在于牛所拥有的一种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学校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学校申报“养健行之气  育犇牛精神”德育实践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既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立自强,勇于开拓,也激发孩子身体力行,顽强拼搏,创新发展,报效祖国。

此项工程通过了区级立项,正准备申报市级。

二、目标活动

1、打造“养健行之气,育犇牛精神”道德实践的育人场域与时代要求、学校追求、中学生道德发展需求契合的培育场景样态

2、开发与形成涵育“犇牛精神”的学习课程与学习范式在学科育人中促进初中生在序列化有特色的实践体验课程中获得理想信念与品格的提升

3、涵育“犇牛精神”的健行少年通过各类德育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视野培塑青少年的必备品格

4、构建“养健行之气,育犇牛精神”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手段,通过荣誉反馈来激励学生成长。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及劳动教育课程研发小组;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标语、板报、摄影比赛、评选“劳动标兵”等形式,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参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接触自然与社会,感受劳动的艰辛,懂得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培养坚毅乐观的品质

  利用开放的课堂,追求真实的情景式学习,让学生从教室拓展到整个校园、周边社区、实践基地。

学校将利用入学培训升旗仪式宣誓等活动涵育学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品格。开设排球、心理健康、车模、航模、象棋、健美操等多个社团,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搭建丰富多彩的舞台,促使学生乐做身心强健、自尊自爱的小牛。

开展“身体力行、服务校园”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建立 “孺子牛志愿者”队伍,勇做身体力行、吃苦耐劳的小牛犊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实践,学校通过科普周(板报宣传、科普实践与运用等)、科技社团、科技竞赛、机器人课堂、校外科普基地活动等,学习、传播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科普意识,激发科技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争做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小牛犊

创新之处:

1、 “三牛”精神与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契合

2、校园建设与情景营造同步实施

3、品格提升与特色课程、活动全面融合

预期成效:

1、 优化学校资源,主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设好新学校的环境布局

2、 整体架构,引领品格提升,对学校原有的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等重新梳理,进行整体设计与架构。

 

具体建设的设想内容:“健行”场域建设  打造“犇牛精神“品格涵育的环境

“一园”:深植传统文化——打造健行成语文化主题园

“一屏”:宣传、激励——引领学生自豪成长。

“一廊”:榜样引领成长——建构荣誉长廊

“一场”:艰辛并快乐着——开辟校园小黄牛开心农场

“一馆”:感受奔牛的沧桑变化——设计奔牛历史馆

“一品”:同心合力美美与共——打造多元班级特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