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中小学特色与文化建设评估细则(试行)
评估指标 | 评估内容和要求 | 评估得分和方法 | 自评分 | 考评分 | 得分理由说明 | |
符合基础要求得60% | 符合提高要求得40% | |||||
学校特色(50分) | 1、学校三年规划里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科学、体育、艺术、课程实施﹡等特色项目。学校每个特色项目均制定了高水平的培育方案,方案充分体现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既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目标明确具体,措施扎实有力,可操作性强。(10分) | 有特色项目,并有培育方案有一项得2分,满分6分。 | 特色项目培育方案水平高有一项得2分,满分4分。 | 10 | 《规划》里有体现,并制定相应的培育方案,如学校的劳动教育、品格提升项目,目标明确具体,有实施方案,有具体的操作措施。 | |
2、学校有开展特色项目培育的场地,必要的设施和器材,经费有保障。(10分) | 有基本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有一项得2分,满分6分。 | 场地、设施器材有独特性、经费投入大有一项得2分,满分4分。 | 10 | 劳动教育基地有落实,目前有刘伟家庭农场和新市村两个校外劳动基地,排球特色培育和品格提升项目场地均有落实,基础设施、器材、经费都有保障。 | ||
3、学校注重特色项目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有与特色项目有关的教育课题,开发了特色项目校本课程并在课时中落实,认真实施。(10分) | 有渗透、有特色课题、有校本课程有一项得2分,满分6分。 | 特色渗透好、特色课题区级以上立项、校本课程分别在区级以上获奖,有一项得2分,满分4分。 | 10 | 注重学科渗透,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健行文化之生命教育读本》、《五彩夏日—暑期学习手册》、《论语》、《弟子规》、品格提升《健字课程》等,“融合教育特色课题”与“养健行之气 育犇牛精神”品格提升项目区级立项。 | ||
4、学校将特色项目培育活动与常规活动有机结合,既有师生全员参与的特色项目主题节,也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社团、俱乐部等。(10分) | 有整合、有特色活动节、有特色社团或俱乐部等有一项得2分,满分6分。 | 整合好、特色活动节质量高、特色社团或俱乐部等成绩好有一项得2分,满分4分。 | 10 | 学校“健行文化”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20年、21“双节”微信直播;学校排球队获得区第一名、市第六名好成绩。 | ||
5、学校特色项目培育成效显著。学校有一批高水平的特色教师,有一批兴趣高、有特长、有影响的学生。(10分) | 特色教师有1人得1分,3分为止;特长学生5人以内得1分,10人以内得2分,11人以上得3分。 | 特色教师为区级项目领衔人得2分,特长学生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行政部门举办)有2人得1分,满分2分。 | 10 | 学校有篮球、排球、围棋、科技教育等特色教师多人,部分学生参加省金钥匙科技比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市、区科技创新比赛成绩显著。 | ||
文化建设(50分) | 1、学校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学校基于传统优势和发展特点,在认真分析、系统思考、缜密规划、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方案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专家引领,以学校良好的传统为基础,体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方案体系完善。(10分) | 有核心文化主题得2分,有体系完善方案得4分。 | 核心文化主题选择好得2分,方案质量高得2分。 | 10 | 学校有文化建设方案,“健行文化”主题鲜明。2021年暑假多次邀请市德育处专家来校指导学校品格提升项目建设,学校品格提升项目在区答辩过程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 |
2、学校文化核心主题有科学、具体的解读,并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三风”建设等学校精神中确切体现。(10分) | 有文化主题解读得3分,有体现得3分。 | 文化主题解读好得2分,体现好得2分。 | 110 | 学校倡导“健行”校园文化。“健行”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取其“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为核心意涵。同时,又紧扣“健”、“行”二字,赋予新意。“健”强调“身心强健”,即“身体健壮、精神强健”。“行”,强调“身体力行”,崇尚“实干精神、实践意识”。学校的“健行”文化,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文化:既倡导“欲上青天揽明月”、“自强不息”的“顶天”之志,也注重“脚踏实地、实干兴教”的“立地”之行。 “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正是“健行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应该倡导的精神灵魂。 将“健行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比较高的认同度。
| ||
3、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项目培育有机结合,整体设计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的广场、园地、道路、楼、廊、室、墙等名称的确定、文化内容及布置,均要体现学校文化核心精神,具有学校个性特色。(10分) | 学校文化与特色结合得3分,环境文化整体设计得3分。 | 体现文化精神氛围好得2分,文化个性鲜明得2分。 | 10 | 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项目培育有机结合,个性鲜明,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科学,对师生潜移默化影响,人文性强。 | ||
4、学校文化建设能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各类活动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在各个环节渗透。(10分) | 有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得1分,有教师队伍得1分,有课时安排得1分,有研究课题得1分,有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得2分。 | 文化建设校本课程、研究课题、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文化建设教师分别在区级以上获奖有一项得1分,满分4分。 | 10 | 有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健行文化之生命教育读本》,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普周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区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奖,区朗诵比赛一等奖、区舞蹈比赛一等奖,区器乐演奏一等奖。 | ||
5、学校文化建设有成效。化于内,形于外。在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品牌,区域内知名度高。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得到师生和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在区级以上现场展示或市级以上媒体专题宣传报道。(10分) | 形成文化品牌得1分,知名度高得1分,认同度高1分,区级大会交流展示得3分。 | 在区级现场展示或市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得2分,市级现场展示或省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得4分,满分4分。 | 10 | 学校文化建设有成效,得到师生、家长、家委会、社会等认可,常州网及常州手机网有专门报道。 | ||
总分(100分) | 100 |
﹡课程实施符合以下条件也可作为学校特色:1、具有学校特质的课程顶层设计结构;2、课程实施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