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区级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辨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期评估)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灵娟

常州市新北区“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期评估汇报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执笔人:沈小丽

20206陆文明沈小丽共同主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辨式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常州市新北区“十三五”备案课题,同年9月进行了开题论证。经过近一年半的研究,已基本完成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部分研究内容。

一、课题概况

(一)研究背景

式思维原意是“观察”“看”的意思。古希腊 “思辨”强调证理性、追求真理。近代美国学者杜威倡导反省式思维指出:概念、判断、分析、综合、理解、推理、假设、检验等是反省性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现代美国学者格拉泽尔认为其是在个人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考虑的态度。其内涵不断由逻辑思考到人格气质方面拓展。西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更多建立在科学实证研究基础上。

1、古代孔子在《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汉《礼记·中庸》 “慎思”、“明辨”,南宋朱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群疑并兴,乃能骤进”,都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将“思辨”视作学习认知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作为教书育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

2、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戴慧与唐凤林老师将其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关键能力之一。刘平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辨性话题的设计等角度去探索,目前高中教学中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议题式教学的实施,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视角。

3、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基于对"21世纪的人应该具有哪些素养?”的研究,首次提出21世纪的人应该具备5C素养,5C素养中包含审素养。一个具备审素养的个体面对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可以分析、质疑、反思、生成。因此,学生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符合国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4、综述: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对审式思维的内涵及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突破。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审式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缺少对培养审辨式思维能力的操作性建议,例如: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培养途径等方面都缺少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案。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式思维能力研究迫在眉睫。

5、研究意义

本课题将审式思维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结合,提出培养学生的审式思维能力原则、方法以及要求。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筛选、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当前社会,学生每天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接触大量信息,面对繁杂的信息, 具备审式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在繁杂的信息中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同时面对社会上的热点现象,一个具有审式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明辨是非看清社会矛盾。其次,从教师角度出发,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审式思维能力培养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认识自身的不足,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学的与时俱进。同时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可以给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使审式思维落到实处,促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概念与界定

1、审式思维:审式思维的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和人格气质两个方面。

(1)认知能力:指个体基于原有认知基础运用逻辑思维知识对观点与信息等开展分析、论证、解释、推理、驳等理性分析,形成更接近真相,更深入本质,更有建设性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讲它等同于思辨力。

(2)人格气质方面:它彰显个人不畏权威,不懈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体现包容异见,反省自己的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行动上勇于担责的勇气。

本研究的审式思维主要指:认识事物、尊重客观真理、追求真理、不盲从的理性态度, 培养合乎逻辑的辨别与分析、综合、评价、运用、反思等思维能力,包容开放的心态与勇于担责的精神

2、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方法,是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3、课堂教学与审思维培养的关系:审式思维是我们通过理性思考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它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教学手段,前者是后者的目标,后者是前者的实施途径之一,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学生审式思维的过程。

(三)研究目标

1、通过项目研修引导教师深度理解课堂教学、思维品质、审式思维的本质。

2、紧扣课堂,推进学生审式思维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筛选、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面对社会热点现象,明辨是非,看清社会矛盾的能力。

3、聚焦课堂,推进教师培育学生审思维品质基本素养提升,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4、借助课例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通过研究希望能给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导,使审式思维落到实处,促使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四)研究内容

1、审辨思维的内涵研究

2、初中道法课堂中审思维的教学现状调研与文献研究

3、初中生审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1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式思维教学设计研究

2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式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3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思维教学评价研究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首先, 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研讨,初步编写“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式思维”的研究方案;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初中部分学生的审式思维能力现状,分析成因,揭露当前教学中审式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调整实施方案后再实践,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最后,采用分析总结的方法形成基于真实情境的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思维的基本策略。

(二)研究过程概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6月~2020年9月)

文献搜集整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确定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9月~2022年9月)

(1)通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并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明确研究教师分工,展开课题研究。

(2)组织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定期召开研究主题会、研究课例会、课题研究沙龙,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步骤和方法。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案。

(3)按上述研究方案在每一学期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实事求是地开展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4)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开展课例分析、实验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9月~2023年6月)

(1)整理课题过程材料有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编辑论文、案例集,推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

 

(三)研究措施

    1.学习研讨制度。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研究工作。(《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课程与教学》等)。

    2.通报例会制度。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实践研究制度。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课题组坚持两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同题异构、相互评课、教学反思、学习名师、新闻报道。

    ④成果辐射制度。认真参加好统一组织的研究活动,善于将研究成果渗透到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教学研讨、论文发表、专题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把培养审思维的经验辐射给其他教师。

   (四)主要活动分类

1.组织系统培训,提升素养

6月课题培训9月论文培训11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12月教研组项目研修培训1月 学科中考命题培训1月青年教师学科基本功竞赛培训

2.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功底

(1) 专著:《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审辨式思维》、《对话教育论纲》、《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深度思考法》、《结构思考力》等

(2) 专业杂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并要求成员撰写读书心得。

3.开展专业实践,提升能力

(1)论文写作、读书心得、活动点评

(2)课堂教学实践

(3)研究沙龙

(4)优课观摩与评课

(5)撰写个人成长规划

(6)开展抗疫命题研究,每人命制一份“抗疫”主题试卷,并邀请专家进行了点评,并将成果进行了共享。

三、研究具体过程(进展)

(一)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了解初中生审辨思维能力的现状及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能力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我们课题组首先开展了两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现状,了解当前初中课堂教师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能力的现状。

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审辨思维从学生课堂思考力、质疑力、探究力、创新力四个方面了解初中生思维能力的现状。教师的调查问卷围绕审辨思维从教师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了解教师对培养审辨思维的重视度、培养模式及困惑。

调查研究发现:

1、部分中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在学习中缺乏思考力、质疑力、探究力、创新力即审辨思维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2、大多数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课堂具体操作中缺乏具体教学策略的指导,很难落实到实处。广大教师急需培养审辨思维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使课堂教学中审辨式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落实到实处。

问卷调查为我们的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开展专题讲座、观摩学习等系列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审辨思维的内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审辨思维能力的策略

课题研究要健康开展,理念需先行。如何唤醒政治教师自身的审辨思维意识,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而恒久的意识,主动参与到课程资源的研究中来,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系统培训:我们组织成员参加了各类培训,先后听取薛辉校长、张珩老师、戴慧老师、毛伟娜编辑、邰玉伟老师、姜碧老师等省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学报告;也先后与苏州、溧阳等学校开展联合观摩学习,了解各校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审辨思维的现状及策略。通过专家的引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较为扎实的课堂教学研讨,促进了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自我反思、经验总结,不断创新的局面,使得课题的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

2、理论学习:组长开设讲座,为课题研究做好知识储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范导式教学》、《结构思考力》、《审辨式思维》、《对话教育论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专著和文章,大家以自学为基础,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定期开展读书沙龙。通过讲座和阅读,转变教师理念,用新的思想观念武装教师的头脑。

)开展以研究课、案例设计等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从中梳理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策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得真知。除了理论学习、外出参观、专题讲座外,本课题组采取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为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素材。

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辨式思维能力培养这一研究主题,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公开课教学常态化,重视个案研究,注重教学反思。一年多来,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每学期都至少上了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了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教后心得、课后心得撰写等一系列研讨活动。此外,我们还广泛收集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开展观摩学习活动。我们收集了江苏省思想品德评优课的课件,组织全体成员学习和研讨;我们组织全体成员收看了教学新时空上的直播优课,组织热烈的评课议课;我们组织成员观看全国思想品德卓越课堂活动、常州五彩法治课堂并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新北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活动等,走近优秀教师,学习其精湛技艺,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水平。

我们在平时十分注重推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审辨式思维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几乎在每节课的备课阶段,我们都会利用集备或QQ群热烈交流、集思广益,对课程资源多次筛选整合,对教学设计进行更高层次的修改,力求更清晰、更完善,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尝试,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炼,在实践中成长。

序号

研究课题目

研究范围

执教者

1

《公民基本权利》

区级

陆文明

2

《九年级期中试卷讲评》

区级

陆文明

3

男生女生

区级

沈小丽

4

《八年级期中试卷讲评》

区级

沈小丽

5

《发现自己》《增强生命韧性》

区级

江春强

6

《集体生活邀请我》《自由平等的真谛》

区级

陈晟

7

《法律为我们护航》

区级

吴济玮

8

《增强生命韧性》

区级

卢莉莉

9

《公民基本义务》《开放互动的世界》

区级

朱丽萍

10

《“涉险滩”与“啃硬骨头”》

区级

吴玉潇

11

司法机关

校级

吴雪娇

12

网络改变世界

校级

蒋玲

)构建资源库,以多方资源丰富课题内涵。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能力意识薄弱,在平时教学中由于缺乏素材,因而在备课中花了大量时间寻找教学资源。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方便广大教师备课,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按备课组为单位,逐渐建立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包形成了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式思维教学设计研究、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式思维教学要求研究基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审思维的评价策略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审辨思维的论文。

四、研究初步成果

(一)理论构建

1、明确了审辨思维的内涵

审辨式思维主要指:认识事物、尊重客观真理、追求真理、不盲从的理性态

度, 培养合乎逻辑的辨别与分析、综合、评价、运用、反思等思维能力,包容开放的心态与勇于担责的精神。

审辨式思维:审辨式思维的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和人格气质两个方面。

(1)认知能力:指个体基于原有认知基础运用逻辑思维知识对观点与信息

等开展分析、论证、解释、推理、辨驳等理性分析,形成更接近真相,更深入本质,更有建设性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讲它等同于思辨力。

(2)人格气质方面:它彰显个人不畏权威,不懈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同时也体现包容异见,反省自己的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行动上勇于担责的勇气。

2、构建了学会审辨思维课堂实践框架

①指向学会思维的课堂观察表

    ②指向学会思维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③促进学生审思维发展课堂教学评价

3、推出培养审辨思维课堂建议

   (二)专业发展

陆文明:新北区道德与法治评优课比赛一等奖

新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新北区抗疫命题一等奖

《政史指向审式思维培养的课题追问研究》获2020年度微型课题比赛三等奖

沈小丽:常州市优秀教育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

常州市骨干班主任、区级微型课题二等奖

新北区抗疫命题一等奖

江春强:新北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常州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新北区兼职教研员、常州市师德模范

朱丽萍:首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一等奖

新北区抗疫命题一等奖、新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卢莉莉:新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新北区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能手评优课三等奖

吴济纬:新北区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新北区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能手评优课二等奖

陈 晟: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微课比赛二等奖、2020年度优秀援疆教师、

新北区优秀共产党员

吴玉潇:新北区道德与法治评优课比赛三等奖

(三)论文发表

姓名

论文

发表或获奖

日期

 

陆文明

《基于学生审辨式思维培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于《教育学文摘》

2021.1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审式思维的培养》

发表于《教学与研究》

2021.12

 

 

 

沈小丽

《浅谈审式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常州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2020.12

《疫情当下的初中法治教育和教学策略》

州市教育系统法治论文案例评比等奖

2020.5

《初探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审思维

表于《知识文库》

2021.3

陈晟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式思维》

发表于《教学研究》

2021.11

 

 

江春强

 

 

《基于道德与法治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的思考》

获市年会论文二等奖并发表于《初中生世界》

江苏省教育协会论文一等奖

2020.12

 

朱丽萍

《重视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审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审辨式思维培养思路探究》

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发表于《学园》

2020.12

 

2021.11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

1、研究进展缓慢。初中道德与法治审辨思维培养是全新的课题研究,缺乏可以借鉴的资料;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年轻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难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口,导致研究进程比较缓慢。

 

2、研究不太自觉。对于课题方面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刻仔细。在上公开课、研究课时,能十分重视审辨思维教学的有效性,但平时的常态教学中,往往不能自觉地践行,形成了优秀课例、论文不够多。

 

3、改进设想:为确保课题的深入研究,将努力做到五个“进一步”。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按照研究计划和步骤,有序而持续开展研究,将课堂研讨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2)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每月至少阅读5篇与审辨思维相关的研究论文

    (3)进一步深化实践研究。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如教学观摩、心得交流、案例研讨、专家指导等。

    (4)进一步强化成果意识。除开好审辨思维教学观摩课外,要在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市五级梯队评比中取得一席之地,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有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5)进一步重视成果辐射。一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二是在区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中,以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成果;三是在学校学科组活动和校本培训中,以学术沙龙、微型讲座和示范课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六、下阶段研究计划

1、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引领成员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继续把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开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评价,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真正把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3、围绕促进学生“质疑力、探究力、创新力”等审辨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的公开课教研活动还要继续深化,要形成开展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的一整套方法或课例,汇编案例集、论文集、教案集和学生成果集。

4、重点研究议题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