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校本培训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适应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是由中小学校长组织领导的、主要在教师任职学校展开的,和学校、 教师实际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一般认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是教师自身。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目标,是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学校整体的内涵发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内容,应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来选择,应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努力体现针对性、实在性、实效性。
我校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贯彻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谋求学校持续发展后劲;面向未来,勇立潮头,奠定学生最优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通过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校文化,创设以人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浓郁氛围,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使我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组织。
在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我校将坚持如下原则:
1、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要求出发,确立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引导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真正走向课程建设、课程开发。
2、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校本培训是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的。学校应在培训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培训。因此,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
3、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以教育科研引领、支撑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使教育科研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双向互动、协调发展。
4、全员培训、全员参与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如对中、青年教师,按照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的素质要求进行培养。对优秀学者型教师,要求在教育科研、教学创新上有大的突破、大的创新,努力发展为品牌教师。
二、基本目标
1.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
2.使广大教师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习惯,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我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3.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在区、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争取更多的教师能脱颖而出;在市、区组织的学科竞赛中,争取涌现出一定数量的、能体现课改精神的、质量较高的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
三、主要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与研究。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通识培训与研究,包括课程改革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理论、学校办学理念、创建特色学校理念等等。
2、新课程教材教法的培训与研究。主要是培训、研究各学科的教材及教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都能得到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等等。
3.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训与研究。科学素养的构成主要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人文素养的主要内涵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泛指人文科学所体现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等。通过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的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
4.课程开发的培训与研究。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开发以及实施策略;校本课程的理念、开发以及实施策略;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5.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和研究。主要有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工作艺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艺术、学校德育工作常规管理、考核评价的途径和方法等内容。
6.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培训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合作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7.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和研究。结合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途径和方法
教师个人自学、研究,教师集体研讨,专业研究人员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个重要途径,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1.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
健全学校日常教研活动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日常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教研组、备课组均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
在具体方法上,主要开展个案研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不尽如人意的)或教学过程中随机发生的事件,在教研组活动时提出来研讨,寻找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或问题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引导教师加强行动研究,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
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教研活动要专题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校为单位的培训研究活动。
一是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我们考虑专题培训的时间除周三业务学习之外,最好安排在暑假里。
二是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继续开展学术沙龙、教育论坛等活动。继续教育应该是多形式的、多元化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以演讲、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改论坛中,教师的思维更容易激活,智慧更容易激发。
三是开展业务考试。每学期期末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考试,检测、评估教师在一学期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成效。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抓好主课题,各教研组根据学科教学实际设立子课题,形成在主课题统摄下的课题研究网络,通过调查、考察、上网、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等方法,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组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有关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创造条件。培训回来后,让他们走上讲台,为其他教师介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
5.激励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
网上学习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学习书本知识。在教师中倡导做个读书人,做个文化人,让读书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要求教师每学年看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在学校不同类型、不同范围的教研活动中作一次主讲。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五、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领导、规划和指导。
组 长:陈卫元
副组长:文金铭、恽雪峰、沈国兰
组 员:潘灵娟 吴燕 王建龙 王建新 赵金良 巢方 魏军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2、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相应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并责任到人。每学期期末进行评估,评选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个人。
3、落实时间、空间、设施,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创造必要的条件。
4、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物质保证。尽管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办学经费较为紧张,但学校仍将拨出专项资金,为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用于购书、订阅报刊杂志、鼓励教师“走出去”、将专家“请进来”、对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