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外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学校:奔牛初级中学 执笔:魏军 谢青
课题管理网站:http://{域名已经过期}/weijun/index.html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问题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第11条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工具。
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工具。信息技术将对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并会给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现实需求
(1) 学生需求。现在初三学生每个星期都是双休,同时又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课外化学学习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家里有家庭电脑并上网,有的家里不能上网的,附近也能通过网吧上网。家长、老师都很担心网络健康的问题。为此,本课题就是基于目前出现的两个问题,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让学生、家长了解到,网络除了游戏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课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的化学学习也是培养其终生学生的一种观念。也是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一种要求。当前化学教育与课程的整合的普及为本课题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是信息技术与化学程融合一种教学模式。本课题就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外辅导教学中应用作了一些尝试。
(2)教师需求。从07年初起我校的电脑房、班班通、电子阅览室、局域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硬件设施,09年改薄成功,但在教育信息化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非常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教学平台支撑软件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个教师电脑中都有大量的资料,但缺乏条理*,没有很好的整合。因此,试图通过该课题研究,来探索、开发、建设适合我校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数字化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改革师生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最优化。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校本,立足学科课程,立足教师参与,立足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或资源管理平台,我们呼唤具有新的架构理念,能更好地反映新课改思想,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师生成长的资源库体系,有效地协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界定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就广义而言,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多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就中义而言,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解析、存储、加工、表达的多种技术之和;就狭义而言,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硬件设备与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影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本课题研究中所提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处理、表达和管理信息的技术。
(二)课外辅助教学的界定
? 本课题中的课外辅助教学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外辅助教师的教学设计;二是学生利用家中的电脑及互联网等通过网络登陆教师的网站,自主学习。
(三)课程包
课程包: 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指导建议, 考核目标, 考核方法, 教材拓展内容, 试题库系统 ,学习系统, 智能测试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等。
三、理论依据
? (一) webquest
1 概念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而“WebQuest”在汉语中则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这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我们时下的探究式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学习,以及两年前引入国内的“Intel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等等。
2 分类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而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3 组成部分
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关键属*)。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学习者角色扮演、跨学科等非关键属*。
4 本质问题:
每一个Webquest的核心是一个开放*问题。这个问题设定了Webquest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
5 任务与步骤:
中小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进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思考?Webquest的任务与步骤部分提供了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经历体验专家的思维过程。“脚手架”意味着将令人望而生畏的项目计划打碎成若干个片段,让学生能够继续钻研相对单一的任务,引导他们通过研究中相对困难的步骤,从而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
6 海量资源:
文章Tag: 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