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师生园地>>学生频道>>学生社团 >文章内容
多彩的春节
发布时间:2010-03-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tdb

多彩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诗中所说,我们在爆竹声中迎来了充满虎气的2010年。

春节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节日中的主春。作为中国的重大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这一天,全中国都沉浸在红色的喜庆氛围之中。

为了庆祝春节,在大年三十我们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希望为自家带来好运。在此同时,每家每户还飘溢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饭菜香味儿。到了午夜时分,人们放起了鞭炮,烟花轰鸣声顿时响彻了天空,天空也成了花的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家庭的我们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欢庆方式了。每到这个时候爸爸也会按照惯例从家中搬出礼花,放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小心翼翼点燃引线,然后拔腿跑到安全地带。五秒钟后,只听见“轰”得一声,天空便蹦出一个个炫目的礼花,十分壮观。今年的春节也许是天公作美,在放完礼花后,天空中飘起了小雪,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茫茫的夜幕中忽隐忽现。

经过一个晚上的飘雪之后,万物都穿上了白色的棉袄。清晨的我们都身穿新衣踏着白雪各家各户去拜年,“新年快乐”溢满了整个空气,孩子们嬉笑的声音渲染了一切。

大年初一最大的看点要算是舞龙灯了。“龙”下的人们身穿黄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根连接“龙”体的长长的棍子。他们一个接一个,做着舞龙的动作,活灵又活现。一个人站在“龙头”的前面,手中举着一个球,负责吸引“龙”的注意力,使得“龙”是忽上忽下,左摇右摆。有时候,会有两条“龙”共舞,这就是所谓的“双龙戏珠”吧。少不了的是,在舞龙的人们身边必会配着一些锣鼓的声音,时而响亮,时而低沉,节奏也时快时慢,不久之后周围便渐渐人声鼎沸。热闹的场面温暖了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

春节在人们心中,是新的一年的开端,是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灵寄托。春节中包含了人们的幸福和海外华侨思乡的情绪。对于海外的华侨来说, 十分思念祖国,可是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但是,无论他们身处何方,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永远是中华儿女。

春节——历史的结晶,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初一(4)班      邵楠

指导老师:恽韶林

 

 

 

 

 

 

 

 

中国传统文化之春节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其重要性和独特性。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中国这些传统的节日。随着与世界的接轨,在节日中国大家庭中又多了许多新成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西方的节日却对我们国家的节日感情黯淡。而我却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了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不可取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说起春节,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喜气洋洋的情景。每当除夕夜幕降临,人们到处都可以听到鞭炮声、欢笑声,看到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特别是当零点钟声敲响时,夜空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这也是我最欢喜的时刻,因为零点一过,就意味着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而此时就连烟花都欢欣鼓舞,一个美丽的开始。

春联也可谓说是我国春节的习俗之一,成为了一个亮点。

春联其实起源于桃符,它最早是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后蜀主孟昶在除夕之夜看学生在桃木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生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新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对联。

过春节贴春联,到了大年初一更是有我们传统的拜年方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拜访各位亲朋好友。见到长辈的第一句“恭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送上了一年的美好祝福,有时候甚至是平日里不常来往的朋友这时候也会毫不吝啬地送上新春祝福。孩子们最是欢喜了,从年尾盼到年头的一件事就是拜年拿压岁钱。其实孩子们又怎么会在乎红包里有多少压岁钱?单单是那红红的压碎包就会让孩子们欢蹦好久。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没有理由忘掉自己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每一个传统节日对我们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春节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要继续把这传统延续下去。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初一(4)班      王瑜

指导老师:恽韶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