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也是继春节以来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之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元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点灯放炮又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在无意中打死了天帝的神鸟。天帝知道后怒发冲冠,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无辜的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众人听了如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候,才有个老人家出了个主意,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炮竹,燃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人们这样做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我想起了去年过元宵时的情景。夜幕未降,各地便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此起彼伏,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元宵节的晚饭自然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那盛在碗里的汤圆像珍珠一般的圆滑,似白玉一般的柔滑。那包着芝麻、红豆馅的汤圆吃在嘴里,更是甜在心上。当夜幕拉下时,小孩子们就会从家里跑出来,三五成群,贴着爸妈给他们新买的花灯。有的孩子会一直把花灯开着并向别人炫耀,心里儿这个乐的,像打翻了蜜罐?不,他们是吃了正月十五的汤圆!还有的只是开一会就把他们关了,生怕电很快就用完了。不知是谁家第一个放起了烟花,接着孩子们一哄而散,跑着回家让大人们赶快放烟花,于是一簇簇巨大而明亮的花团印在了黑幕上了,整个天空仿佛成了一个大花园在春风中,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把天空照得亮如白昼。
今年,又到了元宵,相信今年的元宵节会更加热闹,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江苏常州武进奔牛初级中学 三(7)史烨媛
指导老师 吴雪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