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说课稿
奔牛初级中学 赵 军 2004.9.22.
一、关于教材:
1、简介: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消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高峰,完成了我国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课程标准分析:
(1)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2)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和历史现象。
(3)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变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描述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课本的“战国铁农具图”,学会用观察法解决问题;
通过收集资料和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品质;
通过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基本概括,激发学生对古人劳动智慧的自豪感;分析商鞅的成功原因,激励学生与时俱进,树立勇于变革、不怕困难、积极实践的精神。
3、本课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理由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转型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极大影响。
4、本课难点:
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理由是形象化地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太容易。
二、关于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材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制作相关Powerpoint课件)交互演示法、布置学生自编自演《商鞅舌战群臣》、《立木赏金》等小剧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关于学法:
本课为师生合作型的探究活动课。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诸侯争霸之外,当时还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归纳变化最大的是:由于劳动工具不断进步,劳动方式的改变,生产力有了提高,各个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了变法。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在讲述第一目内容时指出,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改进表现出来。因此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了解人类生产工具不断变化进步的情况。到了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通过课本铁农具图,在说出它们名称和作用的基础上,与石器、木器、骨器作对比,同时指出,战国时期人们在农耕动力上也有重大突破:人们开始使用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让同学们说出牛耕动力的作用,并观察课本铁犁铧图,说出它的功能。最后小结指出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带来什么后果。
组织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贵族,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呢?指出这种现象反映了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下面再组织学生探讨:这种现象还引发了各个诸侯王国的有识之士纷纷而动,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当时群雄纷争的形势下,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导出下一目学习。
在讲第三目时,先介绍一下变法的时代背景,同时强调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最为彻底的改革。
请学生自编自演《商鞅舌战群臣》、《立木赏金》小剧,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同学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商鞅的精神和对变法的态度。在同学们了解商鞅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让同学们说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最后组织同学们引申探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商鞅死于变法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使广大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张扬个性与见解。
2、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课件)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生产力迅速提高,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以后我们将会学到秦兼并六国,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帝国等知识。
3、课堂练习
列表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课后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写一篇体会:你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