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 ||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赵军 倪宏伟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讨论与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生活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代天骄”的崛起、忽必烈的改制,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能从“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一词的讲述中,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 |
教学难点 |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 |
学习方法 |
合作探究法 | |
教学方法 |
创境激情导入法 | |
教 具 |
多媒体辅助教学 | |
课后记 |
本课为学生创设某种历史情境,通过播放教学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在讨论中,既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在课文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地去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课文总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知识体系,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 |
教学过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导入新课】 |
播放一段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有关成吉思汗征战南宋的片断,由此调动学生的兴趣,继而展示成吉思汗的影像图,提问学生,了解一下学生掌握有关本课内容的一些知识,导入新课。 |
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
【课文探究】 一.一代天骄的崛起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流放蒙古→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 |
引导学生思考: 1.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2.蒙古政权是在哪一年由 谁建立的?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成吉思汗为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采取了哪些措施? 讨论: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进行的战争性质及影响。 |
阅读课文,进行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 各抒己见,初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能力。 |
二.忽必烈改制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忽必烈改制 3.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
创设情景,描述蒙古人当时的生活环境,由此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蒙古统治者,你将如何来广大的中原地区呢? 1.元朝建立的概况(时间、人物、都城) 2.元朝统一的过程(蒙古政权时期、元朝时期) 3.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忽必烈改制的意义是什么? 分组讨论:由忽必烈改革和文天祥抗元史实对他们作客观评价。 |
组织学生小讨论,并演示,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激发兴趣。 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 |
教学过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三.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 1.民族融合 2.民族分化政策 3.文化认同 |
组织学生思考: 1.民族进一步融合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2.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文化认同的实质和表现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文化认同是与政治上的统一局面相适应的,也是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不能阻挡的。 |
自学课文,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
【课文小结】 |
展示本课三目内容间的关系图: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统一 忽必烈统一全国 1279年改革(政治、经济)→巩固统治→文化认同 民族分化政策 |
理解教材线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
【自我评价】 |
出示检测题进行及时反馈 |
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
【课后活动】 收集元朝时期的有关小故事,写出故事梗概及自己的思想 |
对学生作业作合理、科学的评价。 |
初步培养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并对元朝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