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
奔牛初中 赵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解决的过程、简要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感受历史的原貌。
学唱《九一八小调》、《义勇军进行曲》分析东北三省沦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歌曲的巨大震慑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过程、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1、九一八事变
(1) 结合现实“每年的九月十八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起源。
(2) 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军精心准备、阴谋大规模侵华的开端。
(3) 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方针。
(4) 学生分析不抵抗的结果。通过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使学生认识局势的严重。
2、不朽的民族战歌
(1) 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问:这首歌创作的背景?
(2)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资料分析:这首歌是在日军侵犯了中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关头,由聂耳在投身救亡运动的实践中创作的。他是广大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心最直接的反映。
3、西安事变
(1) 教师讲解此时抗战的迫切性,强调蒋介石态度的坚决来为学习西安事变的发生奠定思想认识基础。充分体会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矛盾心理。
(2) 学生出示张学良、杨虎城的照片介绍张学良、杨虎城。
(3) 教师提出问题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4)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5) 教师总结观点。
(6)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7) 学生设想“如果杀了蒋介石,会出现何种结果?”
(8) 学生思考分析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评价张学良的壮举。
五、教师总结
由于日本的入侵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只是东北三省国土沦陷,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中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迎来了新的抗日局面。
六、学生做目标检测题。
七、课后记:本课大量的历史资料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