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 >文章内容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发布时间:2010-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as

19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武进奔牛初中   赵军

师:日本和阿拉伯是今天世界上两个重要民族,先请大家谈一谈你所了解的关于这两个民族的知识。

生:(三分钟时间讨论)

师:日本是有一个四周环水的岛国,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强国。古代日本人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称自己的国家为日本,即“日出之国”。阿拉伯因所在位置状似一轮新月,因此又称“新月之乡”,它是当前世界政治热点地区,恐怖活动频繁地区,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关于这两个民族的历史你了解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义务教育八年级下

(北师大出版社)第19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板书)

教授新解:

一.     善于模仿的民族。(板书)

 1 大化改新前的日本:介绍其地理位置及大和民族

日本是位于东北亚的岛国,由四大岛屿及其周围一些小岛组成。在英语中称Japan,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公元3世纪,日本本州中部兴起一个叫大和的国家,首领称天皇。这个国家不断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公元7世纪,一位博览中国典籍的孝德天皇,为了巩固政治,消除国内贵族集团的纷争,抱着对当时中国唐朝文化的无比崇敬之情,在一批改革派的拥护下,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改革。因其年号为“大化”,故名“大化改新”。

2 大化改新  646 (内容、意义)   (板书)

师: 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联系其改革的目的,分析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结合黑板上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列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将两者进行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国别

类别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地方沿用秦汉来的。

郡县制;由中央派人管理。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大化改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它对日本历史发展又有何积极作用?

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就其文明渊源来讲,应该属于古代中国文明的附生文明。

作用:书P101 第三段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师:讨论——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缺乏,但今天日本经济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有何启示?

生:答案要点抓住“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安拉”的使者→穆罕穆德   (板书)

师:伊斯兰教中“安拉”的含义是什么?(真主,宇宙天地间唯一的造物者)你知道穆罕默德这个人吗?他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生:讨论三分钟。

 1. 创立伊斯兰教   (板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立同阿拉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伟大的人物就是传说中的真主“安拉”的使者。阿拉伯国家的创建者——穆罕默德,他父母早亡,由年迈的祖父抚养成人。他意志坚强,富有智慧,勤于观察,敏于思考。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神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大家要顺从安拉的意志,伊斯兰即“顺从”之意。“穆斯林”是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

师:讨论——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一事,你得到哪些启示?

生:(逆境成长的道理)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阐述了伊斯兰教教义和基本宗教原理,解答了广泛的社会伦理问题,是伊斯兰教的精神源泉。

 2.建立阿拉伯国家  (板书)

 师: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他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居民生活条件艰苦的现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3.建立阿拉伯帝国  (板书)

 师:公元63268日,穆罕默德病逝,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成为与唐朝并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看图P103,划出其界线。

讨论——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成的原因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   (利用宗教的力量扩张,也结下了与基督教的矛盾,适当联系今天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

结束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古代日本和古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古代日本不断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短处,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美德,值得每个人学习。穆罕默德在逆境中创立了伊斯兰教,创建了阿拉伯国家。他这种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