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 >文章内容
抓住关键环节 科学合理地提高升学率
发布时间:2010-04-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xzs

如何抓住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追求高考升学率

 

                                                                                                刘国民

                                                   

(1)       指导学生上好课。我们都知道,学生成绩的好坏、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分化是从课堂开始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生是否抓住了课堂教与学这一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上每一节课的紧张思考时间。因为高考是比谁动脑快,而不是比谁动手快。在听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相当数量)还不会上课,学生没有顺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线索进行紧张思考,很多学生只注意听,不注意看,低着头在听课,不注意看着教师讲解,不注视黑板,不看着教师高水平的示范。我们都知道,视觉的信息刺激要比听觉的信息刺激强烈得多,有效得多,又听又看比只听不看的上课效果要好得多,教师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是听不见的,教学的许多方面本来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聋人和盲人、收音机和电视机)。听着、看着地进行思考就更明确、更具体、更全面、更周到,也更有效果,只听不看进行思考就容易散漫、容易分神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心里要装着着学生,目中有人,课堂教学时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讲授富于启发性,能拴住学生的心,善于点击学生问题意识的窗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思维方法,在思考中变得聪明起来。所以高三教师对学生的听课即要有要求,又要常指导。

(2)       指导学生会考试。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身经百战,学生未必会考试,未必适应考试;教师更多地是注重学法指导工作,忽视对考法的有效指导,或者指导无方、指导适当。譬如教师对学生强调考试时要细心点,但学生怎样才算细心,应该把心放在何处,精力集中在何处,学生往往一筹莫展。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有窍门的,我认为教师应教育学生: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做题的成功率,即尽可能把会做的题都做对,会做的题都做对了,考试就成功了,不必计较分数,会做的题错得较多,考试就失败了,分数再高也不值得庆贺。而如何提高成功率,关键在于审题,审题正确就是双赢,既赢得分数又赢得时间;审题错误就是双输,既失掉了分数又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如何才能审题正确,关键在于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有的学生拿到试卷后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假思索地拚命地写,误认为考试是在比谁动手快,而不是比谁动脑快,只有拚命地写才不浪费时间,于是乎做得快,错得更快。其实审题的过程就是最重要的考试的过程,考试细心就是审题要细心,要舍得在审题上花时间,舍得在会做的题目上花时间。当然,学生如果能把平时的作业当作考试来认真对待,那么学生才能把考试当作平时的作业做。固然,每一学科还有与其学科相对应的具体考试策略,学科老师应作具体思考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3)       教学要求必须具体、突出。我们发现许多高三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更苦,然而教学效果不明显,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可以想见,按照这种教学模式持续运行到高考,不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究其原因,是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低下,复习课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要求不具体、不明确、不落实。师生进行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操练,试图面面俱到,实则漏洞百出。教师不明确那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必须彻底掌握的,不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熟练掌握,不能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进而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及时弥补。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在无限的题海中,四处掘井处处不见水。真正有本事的教师是善于给学生做减法,没有本事的教师是不断给学生做加法。譬如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化学课本中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种沉淀物的颜色、焰色反应的颜色等等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应该把它们归纳起来,让学生读、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默写,对默写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对默写中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有效督促。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上来,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要做适量的、典型的习题。高考与其说是智力和能力的较量,倒不如说是学生基本功的展示。历年高考阅卷总是暴露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根本原因在于平时教学不具体、不明确、不落实。(2004年欧锦赛:西腊队主教练雷哈格尔对西腊队的指导就很具体、很明确:防守果断凶狠,反击简练迅速,而队员们坚决执行了教练的意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葡萄牙控球时间虽然占大多数)

(4)       以人为本,分类指导。要大面积提高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高考升学率,既要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普遍提高,更要因人而宜,不搞一刀切,而应所侧重,分类指导。对于优等生要鼓励他立志高远,追求卓越,教师要善于找到优等生的不足并指出其努力方向。重点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努力成为先进层的一员,为班风、学风建设多作贡献,立志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其点滴进步,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教育他“想要成功,必花苦功”,和学生共同制定阶段性目标,对后进生有要求就是对教师对他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对于中等生关键是做好“托一把”工作,帮助中等生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其努力方向,既看到学生的成绩,更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经常拍拍学生的肩膀,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上评价的话语,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教师要经常做一些面批的工作,在面批的时候了解掌握教与学的情况,跟学生交流思想和交流师生感情。

(5)       进行有效训练。师生都要明确作业和考试的目的,作业和考试不仅是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是教与学的必要的反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平时作业、阶段性考试、模拟考试等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的理念。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作业和考试时,独立地读题、审题,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应用知识、迁移知识、活化知识,进而悟出课堂教学所学不到的道理,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扫雷)不明确作业和考试的目的,教师布置作业和设计试卷时就往往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把考试当作悬在自己头上的利剑,最终达不到作业和考试的目的。一个高三学生要经历很多次考试,只有最后的高考是选拔性的、终极考试,其余作业和考试时间占去了高三学生学习的很多时间,都应是学生很重要的学习时间。既然如此,作业布置和试卷设计就相当重要,它一方面必须对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双基),另一方面必须对准高考(考试说明)口径。我认为,到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学生除了做好通常我们认为很重要的模拟考试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名高三学生至少要认真做三份往年的高考试卷,因为只有高考试卷对学生来说才是正规训练,在做高考试卷时才会进一步认识到学科的重点知识、能力要求(平时练习与高考试卷毕竟是有很大差别的)。每一份高考试卷学生至少必须有做两边,第一边让学生先做一做,错一错,想一想;第二边让学生根据参考答案对一对,仔细地悟一悟,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

(6)       教师要自信。自信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教师自己心中无数,学生走进考场就会慌乱。然而教师的自信从何而来,应该从取决于他已经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他兴趣爱好广泛,善用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和自己的学科知识来观察自然、社会和科技进步,他善于举一反三,善于辨别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问题;他熟知近几年来的学科高考试卷,对近几年来的高考最后一题烂熟于心,他深谙高考规律,他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因而他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他的教学就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而不是举轻若重、浅入深出;他对知识和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很强,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一定能坚决贯彻落实,他在精选习题时就会独具慧眼,敢于对纷繁复杂的参考资料说“不”,就不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和练习,而用学生的勤来补自己的拙。自信的教师不仅对学科知识如数家珍,对学科教学游刃有余,他有余力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工作脉搏,在教育中教学恰似冰雪消融般自然,在教学中渗透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不是教育与教学分离)。学生高考要考五门,教师只教一门学科,不钻研、不精通、不自信是说不过去的。

霍懋征:世界上没有一种职业能象教师一样,整天有几十双眼睛看着你、盯着你,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仪表学生尽收眼底;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教师讲出的话语是收不回来,学生会一一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大脑是电子计算机,眼睛和耳朵摄取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就形成对教师的完整印象。他们会为自己有一个好老师而庆幸、为自己有一个好老师而自豪,他们会把对你的印象跟同学说、跟家长说、跟亲戚朋友们说,所以教师必须谨慎地对待自己,珍惜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