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使用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三部分。
上册为中国近代史部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即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两条主线。两条主线虽互为表里并呈现出相互缠绕交叉之势,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到第三册而言,它共由五个学习主题构成。这五个主题依次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采用学习主题单元结构。
下册的前三个单元内容是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册教科书2╱5篇幅是世界古代史,设置为两个单元,简洁、清楚地介绍了世界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古代文明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时间跨度较大,主要表现经几千年积淀的世界古代文明重要成就,在宏观上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建议
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地区各种课程资源,参照课程标准列举的活动建议,组织实践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要重视收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它不仅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要特别注重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实事求是精神,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社会调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途径,这一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普遍地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各单元的教学。
对于本教材的世界古代史部分,建议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法进行教学。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许多都可以作比较分析,这样既可帮助理解世界古代史的重点问题,又可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史问题。例如,世界古代大河流域文明,除中国黄河文明发展至今,其他文明都中断了,经过比较,可以从中探寻原因,得到启发;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对比,可以理解造成区域文明的不同历史发展走向的原因;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大事件,在中国古代史上几乎都能从另一侧面加以考察。
三、教学进度(第一学期)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
备注 |
1 |
9.1~9.4 |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
|
2 |
9.7~9.11 |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
2 |
3 |
9.14~9.18 |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评析 |
2 |
4 |
9.21~9.25 |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评析 第二单元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
2 |
5 |
9.28~10.2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国 庆节放假 |
国庆节放假 |
6 |
10.5~10.9 |
国庆节放假 |
国庆节放假 |
7 |
10.12~10.16 |
第8课 辛亥革命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
2 |
8 |
10.19~10.23 |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
2 |
9 |
10.26~10.30 |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评析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评析 |
2 |
10 |
11.2~11.6 |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
2 |
11 |
11.9~11.13 |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评析 |
|
12 |
11.16~11.20 |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评析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2 |
13 |
11.23~11.27 |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
2 |
14 |
11.30~12.4 |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
2 |
15 |
12.7~12.11 |
第四单元综合练习评析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评析 |
2 |
16 |
12.14~12.18 |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
2 |
17 |
12.21~12.25 |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
2 |
18 |
12.28~12.31 |
第25课 编辑历史小报——“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
2 |
19 |
2010.1.4~1.8 |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评析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评析 |
元旦放假 |
20 |
1.11~1.15 |
期终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