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 >文章内容
抢答问题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sxjyz

抢答问题的案例分析

常州武进奔牛初级中学    吴剑玲

多年以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经教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或者是直接由老师指定谁来回答问题,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做法。它不仅在中学生守则中有明文规定,而且也是人们衡量一个教学班教学秩序是否稳定的尺度。但是,随着数学教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二期课改的推进,是否应该破一破这一章法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情感既是数学教育的手段,也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以抢答取代举手发言的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学生间的情感得以充分交流,学生自身的情感得以升华,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有新奇感,他们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点高。一个人好奇心满足了,则数学知识和交际技巧的水平就提高一步。中学生特别喜欢开展抢答,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极具成就感。以抢答取代举手发言无疑是符合这一心理特征。

我国心理学专家朱智贤教授等在“全国十省市学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报告”中阐明,中学生所学2门功课中,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数学,占学生总数的29.5%。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意的积极作用,尽量克服和消除情意抑制的消极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课上取消举手,采取抢答形式无疑是达到了这一目的有效途径。

数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以抢答取代了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控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表达自己思想时的焦虑感,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意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效。

  2003年,我新接任初二两个班的数学。开学后不久,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回答问题时,我叫了一位平时较少开口的男生,他站起来,一声不吭,再三启发仍无济于事。课后,在我和他交谈中,他许是对新接任数学教师的信任吧,恳切地说:“老师,我也想学数学,学好数学,请帮帮我。”并且我也了解到他在上小学与初一时,数学一直是薄弱科目,而且就因为小升初数学成绩差而进了我校。在和他细谈后,我得知以前课上,老师更多叫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他学习差,从不举手,老师也从不叫他,所以在数学课上几乎很少回答问题,他的积极性被有意无意地挫伤了。于是我突发奇想:在电视中不是有很多竞赛类节目,参赛选手个个非常投入。于是我问他:“如果我们采用‘一’、‘二’、或者‘三’等形式进行抢答,愿意试一试吗?”他眼睛一亮,由衷地点点头。的确,即使像这样成绩的差生,他们都有学的意识,潜在的积极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创造机会,尝试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采取抢答法,就精读学习而言,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上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不用举手,争相回答。回答正与错,学生争相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改正他们,有时课上会出现辩论的局面,课堂气氛好不活跃!学生语言表达得以充分锻炼,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就朗读题目,学生争相朗读,互相评品分析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抢答方式解决。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以抢答形式回答各种问题。这样,呆板的学生举手被教师提问或者直接由老师点名回答的上课模式被热烈的,参与性极强的抢答式模式取代。学生十分投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师生间的信息通道被打开,双方产生愉悦情感,上课效率大大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从题目的朗读、题目的分析、到题目的解答,我都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我对学生的测试。课堂气氛,是一浪高过一浪,许多不愿回答的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也渐渐地开始举手了,他们知道明天课上要进行抢答比赛的,他也不甘落后呀。在实践中,我慢慢的摸到了更好的门路,那就是回答正确者,在黑板上,我画给他们一个“笑脸”,反之则画给他们一个“哭脸”,这样奖罚分明,他们的积极性高,当然也确保了回答的正确率。

又如,分析问题,采用接力分析。教师可以把问题划分为若干个,不安排人选,要求每个由一人分析,好似做游戏。学生们争先恐后,每人都不愿示弱。当然,为了分析成功,学生课前抓紧预习,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目的。

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定内容进行讨论,后以“抢答“的形式来回答,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尽管学生回答中有一定的逻辑错误,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学法收获大,印象深,培养了兴趣和胆量,训练了口语,打破了以前的所谓“哑巴”数学,学生十分喜欢,因为他们明白,大家都在回答,我为何不试试呢。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不都是差在智力上,主要差在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谐愉快是学习的加速器。愉悦的心情容易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焦虑则会抑制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数学课上用抢答代替传统的举手回答,学生可以放飞心情,决不会有焦虑感。实践证明,它有以下优点:

其一,采用抢答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习数学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但更重要的就是学习的积极性,情感的投入。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为此每月每学期学生“自评”“互评”抢答“月冠军,学期冠军。”学生有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尝试,数学课上的积极分子队伍逐渐壮大了。文章开始所提到的那位学生在日记中说:“数学课采取抢答形式,我们可高兴啦!现在我对数学很感兴趣,也很有信心把它学好。”最后他由原来数学成绩不及格到初二学期结束是区统一测试中的了90分的高分。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现在数学课放开我们的手脚,我们说数学时没有以前的那种焦虑感,上课十分热烈,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还有一位中等学生直接问告诉我:“当我在抢答中回答出一个问题或者复述完一段课文时,掌握一点数学知识时。感到有说不出的高兴。”可见抢答是顺学生心意,受学生欢迎的。由于抢答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2004年的中考中,我任教的一个班的数学成绩远超出了市平均分,另一个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其二,抢答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学生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便会主动思考,学会觅食。哲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思维是学生的基本功,学思结合,才能将所学知识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培养学生潜心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课上取消举手,采取抢答形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当代中学生喜欢争论问题、探讨问题,他们爱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仅在教师的思维模式里同游,抢答可以充分显示他们这一特点,同时在其过程中,学生口语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锻炼。

其三,抢答可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率。在教师引导下,每节课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有发言机会。学生为了在课上准确地回答问题,他们多数在课前积极地预习,并形成一种习惯。这是抢答的特殊功效。抢答能节省举手点名,起立的时间,课上出现大家要学习的和谐局面,提高效率,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课上用抢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抢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以脱离教材即兴发挥。所提问题难度适当,由浅入深,使学生有“伸而不得跳而有获”之感。其二教师有整堂的驾驭能力,发问时机恰当,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其三,学生一经发动起来,教师应以“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回答的整体性”为最高宗旨,应以满腔热情地加以鼓励,小心翼翼地加以引导。在抢答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决不只求现成答案。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等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给予指点,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在数学课上,以抢答取代举手发言,学生何其乐也,教师何其乐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