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通向成功的桥梁
——浅议数学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常州武进奔牛初级中学 吴剑玲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应用过程中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情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此启发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数学 情感 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
新世纪----21世纪,不再是遥远的呼唤,现在我们已踏进了新世纪的门槛。时代的发展呼唤着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创新型人才的出现有赖于教育的培养。因而担负教育这一重任的教师在这新时代的作用尤为显著。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中如果不使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是塑造人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的过程,这便不是成功的教学。”这是很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健康、积极
的情感,对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教育教学通向成功的桥梁。那么,我们怎样用真诚和正确的情感来传道、授业、解惑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问题,试着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偏见:语文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要求语文教师本身要带着情感去教学;而数学教学则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教师不必强调有感情的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于是便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生动的语文课,单调的数学课;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 ——原因是数学太枯燥。正因为这点,数学教师们应该得到警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喜欢数学。那就得从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做起,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切事物的特性或事物间的关系,都中不同程度上需要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加以描述,正如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般成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参加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它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也日益广泛用于各门学科。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的发展了。科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课时,可以从数学在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以此启发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心理学上说,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 教师的情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当你朝气蓬勃地走入课堂,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当你无精打采地讲授课程,学生也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让学生对你有感情,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乐意学你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你的激情和饱满的精神,使他们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
曾听过一位老师这样说道“我很喜欢我的学生,每次走进教室,只要一看见学生的面孔,爱生之情就在我胸中激荡----我愿意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我的一生!” 说得多好啊,学生是他们父母的心目中的“掌上明珠"。他们走出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所以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但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先爱学生。试想一下: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能不“爱屋及乌”,能不对其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吗?
我们班上有个叫小文的学生,他不喜欢数学,做数学作业很马虎,家长认为他数学学得很差,非常焦急。我观察了一阵时间后,才发现他原来是因为“讨厌”以前的数学老师对他很“凶“而“讨厌”学习数学。知道了原因后,我在教育他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以“大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他,耐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心和微笑,几周之后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接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我还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多加“关心”。例如在课余时间谈话的时候不时地“考一考”他,培养他的数学细胞;而且还叮嘱家长回家后多与他谈谈学习上的收获。这样小文逐步恢复并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假如当初我没有深入了解,只是对他“凶”的话,表面上似可以奏效一时,但实际更加拉开了他与我之间的距离,更深地伤害他的自尊心。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二、数学教学中情感艺术的体现
1、做个有童心的老师,让课堂充满童趣
一种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更无法吸引学生去探究。所以,一个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教态外,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
教师的“童真”主要体现为把自己看作学生队伍中的一员,想学生之所想,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发展。教师之所以能拥有童真,归根到底是因为对学生的爱。
2、做个“蹩脚的老师”,让学生比我棒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热自动化专家钱钟韩教授在谈及治学经验时说:“我总结一下,觉得还是某些公认的‘蹩脚老师’对我帮助最大。他们每次讲课,只能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由于他讲不清楚,就会引起我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听课之后总觉得不满足,就只能自己去学。”钱教授的话当然不是鼓励我们的老师都去做不能解决问题、讲不清楚的“蹩脚老师”,但是在学生面前“有意识”地做“蹩脚老师”,不亲自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不事事全讲清楚,而是带领、促使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实践,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有益处。
教师貌似“蹩脚”,但促使学生勤思、多想、动手;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启发学生“于不疑处生疑” ,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进而对学生“激思”,促其思考、探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此不断向前推进。用教师的“蹩脚”换来学生的高明,何乐而不为?
3、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当代教学的课堂应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教师要自觉转换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拥有者、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可以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若在课余,教师又将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三、 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心理氛围,培育成功感和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我们的任务是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班级心理氛围,并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 课堂的气氛应该是和谐的、愉悦的、自信的、热情的、追求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热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注意、期望、尊重和信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
我们对每个学生的殷切期望,是通过我们的态度、表情、体验与行为方式传递给他们,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我们老师。从学生个体来说,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仍坚持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例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都会以亲切的微笑来聆听他们的答案,肯定回答正确者,鼓励回答错误者:“你真会动脑筋”、“勇敢点,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再仔细想想好吗?”等等。另外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全对的盖上鼓励的印章;对于有错的地方,我先划出错的环节,写上提示的语言,让学生订正以后,再批阅。这样,在我的赞扬、期望中,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
四、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以景激情
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活情景,提出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迫不及待探索研究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孕育。例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一课时,我设计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物体运动的状态,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两个物体在运动到相遇,它们的运动是怎样进行的?求他们所走的路程怎么求?学生看了多媒体的演示后,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一些学生尝试用两样物体自己来操作,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总之,“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使师生互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潜能,不负世纪的期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