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巢方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学工作者,应及早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到防范及矫正的对策,才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各科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
一、数学后进生学习心态分析
1、畏惧心态
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对老师的教学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从小学到初中,考试屡考屡败,自知积重难返,逐渐缺乏了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挫折心理和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他们害怕数学考试,害怕面对较差的数学成绩,总想逃避现实。例如在老师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写意见时,有些学生就会弄虚作假,欺骗父母。
2、冷淡心态
数学后进生往往还保持着小学中的学习方法,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就感到束手无策。而初中的数学学习更重要的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思考、多总结,这些要求使学生感到负担较重,有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好的成绩,逐渐使他们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而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热心,使他们产生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
3、厌学心态
由于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足或领悟力稍差,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只顾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他们对枯燥的学习方式感到厌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数学成绩始终不能提高,经常要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或指责以及班上其他同学的冷言冷语,更使他们产生了厌恶学习数学的思想。
4、与教师对立的心态
数学学习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教师的多次批评教育,有些学生会逐渐地接受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而有的则不然,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时达不到目的时,就会觉得有些灰心,特别要面对更多的来自外界的批评及冷嘲热讽时,他们就会把这一切看
二、数学学习不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1、忽视理解,死记硬背,缺少灵活多变。
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基本概念、知识点的理解,然而学业不良学生对这点认识不够,还是沿袭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概念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公式、定理的推导,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解公式、定理。例如学习初中几何第三册中的圆周角,要理解定义就一定要与圆心角定义相比较;要能应用定理进行计算说明,就要理解、掌握圆周角、圆心角与所对的弦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要有老师讲解说明)。仅是背好定义、定理是毫无用处的。
2、重结论,轻条件,不注重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的出现有果必有因,数学的特点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是条件和结论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结论,忽视条件,以致在应用时有些出现失误。例如韦达定理的学习,老师讲授时必须强调定理应用的条件——方程有实根即△≥0,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这个条件,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教育他们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3、不注重及时复习和不断总结。
几乎所有的数学学习不良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不注意知识的复习、巩固。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按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不复习,时间一长,一定会有遗忘,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不牢固。因此一定要要求学生不断的复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获取新的知识。学业不良学生虽然有时也进行复习,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记记、背背而已,根本达不到复习总结的目的,甚至于个别后进生连复习的习惯都没有,怎么能学好数学呢?
三、转化数学学习不良学生的对策
1、优化学生心态,重树学习信心。
这是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数学心态转变的关键,也就是说治表要先治本,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而学。少年周恩来从小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目标,作为他们来说,一定要制订自己的目标;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在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当他们考试不理想时,老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要顾及这些同学的自尊心,让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失败只是暂时现象,要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
2、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调动和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推动者。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各名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层次的安排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的智力尽可能地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例如,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进行拼图、方案设计等智力游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其“过河架桥”。
一般地讲,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历史故事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恰恰在这同时,忽视了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怎样理解概念,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能经常处于思考的状态中。当雪上遇到困难时,应不时地加以引导、启发,让后进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4、因材施教,把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一般来说,这些同学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学生最容易思想精神涣散,因此教师尽可能在前三十分钟内完成本课时的重要内容,完成对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应用方法的讲授,并且在讲授时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重点、难点尽可能讲浅些、透彻些,一些简单的问题由这些学生回答,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安排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过分容易或过分难都难达到教学目的,布置作业也应面向广大学生,有余力的学生可在课后布置课外提高题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5、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离不开老师的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业获得成功,自然是教师的成功,反之,学生学业的失败,教师不可视之为学生的过失,当引为教学上的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采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各种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关,更重要的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关,不良的师生关系有碍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对数学后进生的教育,要循循善诱,经常与他们谈心,对他们多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为后进生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6、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各种环境,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让他们“跳起来就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有益的。例如:(1)在批改作业时经常附加“好”、“认真”等评语。(2)对数学测验不及格的学生,经常讲“这次考得不理想,下次要努力考好”,在教室里实行“一帮一”的活动。(3)平时出一些难度较小的测验,让后进生也尝尝及格的滋味,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良好的情境,成功的体验会使后进生奋发向上,更想学好数学。
以上是我对数学后进生的产生原因、心态的分析以及通过自己的总结得出的矫正策略的一些见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还应因人而异,仔细分析,坚持不懈,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