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 >文章内容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申请议定书
发布时间:2010-04-14   点击:6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das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曹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   20091231                 _________________

审批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起止时间

 20101——2012.1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 

2、课题组成员上课题研究课  

3、各阶段研究报告、研究案例。

4、学生作业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曹小红

 

 35

 中一

 地理

 奔牛初中

 教师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曹小红

 

顾建仁

 

张亚朵

 

沈小丽

 

戎爱香

 

薛惠华

 

谢华兴

 

赵军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二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地理

 

政治

 

地理

 

地理(兼职)

生物

 

地理

 

地理

 

历史、档案工作

主持课题组工作

 

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学科渗透行动研究

 

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行动研究

 

学科渗透行动研究、资料收集整理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局限于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进上,使得大量鲜活的地理课程资源未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因此,走出传统课程的狭隘视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存,使地理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学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地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如何充分有效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值得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途径,由此衍生出课题。新的课程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地理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地理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地理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地理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由课程的复制者、执行者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何引导学生由课程的接受者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有助于地理课程目标的达成 。

二、课题研究基本策略

1、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

根据我国的地理教育实际,教材和教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地理教材须体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比如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技能培养等,对地理课程和教学内容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在地理教材的建设方面,应注重结构、理念和视野上的突破,广泛结合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地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地理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程度和发挥效益的水平。在其他课程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教师能力的充分发挥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必须强调的是,当今地理科学进展迅速,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教师,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陈旧过时的学科内容,广泛地理科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2、目标明确,计划落实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必须纳入地理课程改革的计划,并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予以落实。地理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地理课程资源的现状与潜力。

3、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对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划清层次,因材施教,重点开发那些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协调性发展的地理课程资源。地理课程资源的筛选标准考虑为: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第三,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和地理创新能力;第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地理素养相适应。

4、深入研究,系统开发

地理课程资源一方面服务于学校的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则也适用于社会的地理教育。应当对地理课程资源展开专门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开发。开发途径主要包括:(1)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结构和分布状况,并对其进行筛选;(2)研究一般学生及特定受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需要哪些地理课程资源;(3)在此基础上制定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计划并付诸实施;(4)制定参考性的地理技能清单,结合课堂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分享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5)利用各种形式,开发最大的资源—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

 

 

 

 

 

 

 

 

 

 

 

 

 

1、校本课程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校内资源中的教师、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等等,校外资源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社区资源等等。应该说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时非常丰富的。

2、课程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包括地理教育专家(包括地理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资料管理员、实验员及社会相关人士。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变数的组成。实际上人力资源不仅是课程资源的组成,而且是其开发和利用的主体,特别是教师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师课程资源至关重要。

3、灵活应用网络资源,在因特网上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传统媒体比,因特网具有信息量巨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地理新课程标准显著突出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明显指出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4、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我国青少年在传统教育下,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实时代,脱离社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在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知,重视从生活认识社会,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课程能很好地落实这些课程标准。

5、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包括层次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等

 

 

 

 

 

1、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本地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途径。

2、文献研究法   主要用于地理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体系研究。

3、行动研究法   主要用于探索新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经验总结法   主要用于课题的规律性探索和小结。

第一 准备阶段:(20101-20109     

   1、确定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文献收集,制定研究方案。

3、问卷调查,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  实施阶段:    

1、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课题组成员科研意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地理教学》,《追求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珍惜学生心灵体验》,《校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地理课程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理论知识。

20109-20119    

2、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1)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地域文化、乡土地理文化。学生就是课程资源,通过调查研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恐龙园、淹城、京杭大运河,达到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目的。

    3)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社区实践、垃圾处理、水污染处理。

    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第三  总结阶段:(20119-20121     

1、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实践论文;

3、展示研究成果。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