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曹小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局限于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进上,使得大量鲜活的地理课程资源未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因此,走出传统课程的狭隘视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存,使地理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学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更好地贯彻地理教育思想。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由“学科中心”、“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超越狭隘的地理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地理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地理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地理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不仅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起着重要作用;更对学生能顺利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概念界定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达成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不是独立的,它受到地理课程与资源概念发展的制约,兼有课程与资源的双重性质。按照地理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应当占据主要地位。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与传统地理教科书相比,地理课程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具备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因此说,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地理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对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地方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
2、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地理课程目标全面达成的重要保障
3、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
4、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5、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各界对地理教育的关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校内资源中的教师、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资源等等,校外资源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社区资源等等。应该说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时非常丰富的。
课程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包括地理教育专家(包括地理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资料管理员、实验员及社会相关人士。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中最具活力、也最具变数的组成。实际上人力资源不仅是课程资源的组成,而且是其开发和利用的主体,特别是教师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师课程资源至关重要。
灵活应用网络资源,在因特网上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传统媒体比,因特网具有信息量巨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地理新课程标准显著突出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明显指出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我国青少年在传统教育下,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实时代,脱离社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在实践体验中获取新知,重视从生活认识社会,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课程能很好地落实这些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包括层次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等。
五、课题研究目标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
1、课程资源的开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内资源: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像、影碟等;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及其他学科资源。
(2)校外资源: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少年宫等;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4)媒体资源:报纸、杂志、网络。5.社区人力资源: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
2、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对本地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途径。
2、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地理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体系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探索新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课题的规律性探索和小结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 准备阶段(2010、1-2010、9):
1、确定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文献收集,制定研究方案。
3、问卷调查,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 实施阶段(2010、9-2011、9):
1、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课题组成员科研意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具体学习《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地理教学》,《追求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珍惜学生心灵体验》,《校外地理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地理课程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理论知识。
2、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1)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地域文化、乡土地理文化。学生就是课程资源,通过调查研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
(2)组织学生参观恐龙园、淹城、京杭大运河,达到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目的。
(3)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社区实践、垃圾处理、水污染处理。
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第三 总结阶段(2011、9-2012、1):
1、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结题报告、实践论文;
3、展示研究成果。
八、实验预计取得效果
1、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开放的过程,在开放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参与该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使之向“理论型”教师迈进,并极大地为其教学科学化铺平了道路。
3、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组老师上与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水平。
九、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
2、课题组成员上课题研究课;
3、各阶段研究报告、研究案例;
4、学生作业。
十、课题组成员
理论指导: 顾建仁 张亚朵
主要负责人: 曹小红
组员: 沈小丽 薛惠华 谢华兴 赵军 戎爱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