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学管理>>教研组建设 >文章内容
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浅谈语文课前的小演讲
发布时间:2010-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ywjyz

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浅谈语文课前的小演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周洪飞  

语文老师大多听说过“课前小演讲”,这种活动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往往尝试的人多,坚持的人少。一些老师承认课前几分钟的小演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胆量,可是也有老师认为,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演讲的内容常常缺乏新意,拖沓冗长,降低了课堂的效率,甚至减少了课堂的容量。

我从教以来,一直对“课前演讲”情有独钟,不管我的学生在懵懂纯真的初一,还是在学习时间相当紧张的初三,不管我面对的是学生欣喜激动的盼望还是其他老师暂时的不理解,我和我的学生始终坚持进行着这项活动。渐渐的我发现,这朵奇葩正悄悄绽放,渐成一处美丽的风景。

“课前小演讲”俗称“课前一分钟演讲”,严格来说,这个叫法并不准确,活动毕竟是上课铃响之后进行的,也应属于课堂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称为课前,充其量算做是主要课堂内容开始之前;“一分钟”仅言其简短、微不足道、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但实际上真想保持在1分钟之内是不太可能的,像我的课堂,此项活动通常要花3-5分钟的时间;“演讲”就更算不上了,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似乎更像故事交流、知识积累、读书报告、美文推荐……就算有演讲,也只是其中的形式之一罢了,所以,对“演讲”,我们也不妨从广义上去理解,是指学生在大庭广众下的口头表演或讲述。

一、       课前小演讲的实施内容及具体操作

在实施活动之前,首先要确定演讲的内容,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更取决于学生的需求,每学期开学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他们关注哪方面的信息,愿意积累哪方面的知识,希望获得怎样的熏陶,锻炼怎样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给予科学的指导,之后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商讨,确定每学期演讲的具体内容。

初一的学生可注重文学兴趣的培养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我感兴趣的字词”(字词的音、形、义、用生字词编小故事等),“听故事 记成语”(讲述成语故事),半命题演讲《________的自述》……拿《________的自述》来说,填上不同的词,就可以写人记事、议论抒情、说明介绍,甚至可以成为一篇想像力丰富的童话或小说。

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可以在内容上追求深度和创新。比如讲名著《西游记》——在对原著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模仿说书先生,一人一回;美文推荐——积累平时阅读中见到的名篇佳作,深情朗读,并给予恰当点评。

到了初三,大家的眼界更宽,但是时间却紧了,有了一定的审美和鉴赏的能力,却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艺术之美了。课前演讲这个纯真的舞台也就显得尤其珍贵。通常这时,我们的栏目改为“特别推荐”,只要是学生认为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内容,都可以展示在这个舞台之上,比如一支歌、一幅画、一首诗词、一本书、一位人物、一种艺术形式,甚至某一领域。相对于从前的知识积累,这里就更有杂家和重在展示的味道了。

我对学生说,规定了内容其实只是为了系统性和便于操作,你完全可以不拘泥于这些内容,只要是你真心想说的,有价值的,有魅力的,能给人美的熏陶的,能在某种程度上征服大家的演讲内容,我们都欢迎。我认为这样补充非常必要,因为在内容上,最好能做到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事实也证明,有时学生根据班级偶发事件、特定节日自己选定的主题往往更别出心裁,更容易打动人。

确定了内容,演讲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下面,我就以“讲《西游记》”为例,谈谈我的具体操作过程。

1、充分的准备。任何成功的展示都需要充分的准备,更何况要把一部《西游记》中长长的一回压缩至3-5分钟,且要情节完整生动,保留原著部分精彩语句。当听到这样的要求时,学生都倒抽了一口冷气。根据教材“名著推荐与阅读”的需要,他们或借或买,基本上人手一本《西游记》,兴趣是有的,浏览也是有的,细细品味的人却几乎没有。我以第一回为例,跟大家做着同样的工作:阅读,圈点勾画,最后抓住关键内容,将之缩写成一篇尽量符合要求的文章,由于读了多遍,又写了一遍,大致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了。第一次的演讲由我出马,由于准备充分,我绘声绘色,说书一般说完了第一回,当听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学生个个意犹未尽,之后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这范例般的开门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整个学期课前演讲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学生不用我督促,便开始了读、思、写、说的准备过程。

2、多彩的展示。摩拳擦掌之后,就要真正上阵了。由于大家的语文水平不同,展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有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也有脸红脖子粗,半天说不了一段话的;有自然流畅,重点突出的;也有咕咕哝哝,不太顺利的。对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语文基础较差的孩子,我通常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真诚地鼓励他们准备得更充分些,明天再次登台。一般情况下,第二天会好很多,如果还不行,就再来,当然,准备时老师最好主动关心和帮助。这样的学生最后一次上台跟第一次上台常常有天壤之别。

3、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来说,精心准备的东西,他会急于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所以每次一个学生演讲完毕,我都会组织其他学生发表看法。可以谈积累和收获,可以找语病和错误,可以评内容、语言、结构甚至台风。只要是真诚的,尽可以畅所欲言,演讲者也很容易虚心接受。

二、课前小演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全面既指面向全体学生,又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相互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我在实施课前小演讲时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和能力——关注综合性

这里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可以从演讲的内容和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演讲者来说,他需要广泛地阅读作品,关注生活,这就提高了他的语文实践能力;他需要将找到的素材缩写或改写或加以创新,这又无形中发展了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站在台上演讲时,不仅锻炼了他的胆量,更锻炼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对于其他同学,听的过程既是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又是对知识面、理解能力的积累,更是对口头表达经验的积累。这些能力的培养和积累看上去是零星的,不太连贯的,但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必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综合性还体现在各学科的知识渗透上。当今社会,各学科的联系日渐密切,且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具体的运用中常常需要跟其他学科打交道。而课前演讲,不仅将课内与课外联系在了一起,还加强了学科渗透,比如讲《________的自述》时,就有可能涉及到历史、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演讲“特别推荐”的时候,更有可能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电影、音乐、戏剧、美术……不用担心将语文课变成大杂烩,当这些形式均以文学为载体表现出来,并用文学的语言来评判的时候,课堂前的这个小插曲就依然能够“语文味”盎然!

2、过程和方法——着眼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大量的实践中获得的。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课前小演讲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文实践的形式;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课前小演讲丰富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终身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遵循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不仅指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权力,还应包括帮助学生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发展,甚至终身发展。从效率最大化来说,学生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受关注的程度都影响着主体的发展。

课前小演讲的实施是师生共同商讨制定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演讲的内容三年中循序渐进,侧重点又各不相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演讲的形式采用轮流制,保证了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关注和重视;演讲后的评价交流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偏差,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美的感悟和熏陶;而教师的示范性演讲很好地发挥了模范作用,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友好和谐……

这些对教师来说比较容易的点滴做法,在学生心中却常常推起积极而又汹涌的波澜。例如在一次“美文推荐”的演讲中,一位同学写到:“下个礼拜就轮到我演讲了,早在开学初,我就一直在留意精彩的文章,现在,内容是确定了,可是怎样才能打动同学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对这篇文章的喜爱呢?我将文章一读再读,终于确定了现在的演讲稿……”,另一位同学在经历“西游记”的演讲后,提笔写到:“演讲时,我紧张得腿都有点抖了,有一瞬间,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但是看到老师鼓励的微笑和同学们期待的眼神,我似乎又自信起来了……走下演讲台时,听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和激动人心的喝彩声,我知道我成功了!”

可见,课前演讲虽小,却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好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真实而可贵的体验中,不断收获语文的硕果。

三、课前小演讲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1、怎样避免演讲内容的低劣?

应该说,面对这珍贵的上台机会,大部分同学都相当重视,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仍会出现个别同学在演讲内容上的平淡枯燥、幼稚乏味,甚至粗制滥造。这样的演讲不仅使演讲者的语文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为整个演讲过程带来消极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加强课前指导,对较懒惰、爱拖拉的同学运用语言激励,提前督促,质量审查等方法,帮他们树立信心,或者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演讲过程监督、帮助,提高演讲的质量,从而发挥出每个同学最大的潜力。

2、如何避免参与热情的降低?

当自己是主角的时候,同学们通常热情高涨,而当自己的演讲结束,只能倾听别人的演讲时,有的同学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听演讲只为找点乐子,不善于学习思考,更不善于借鉴与创新。殊不知,倾听不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门艺术。

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学期初提出倾听的要求:认真倾听,作必要的记录,如点滴知识、瞬间灵感、疑问困惑、思考评价等,争取日有所获。教师可不定时的抽查同学们的演讲记录本,还可在学期末评选“最佳倾听者”,起到激励的作用。

3、如何避免时间的拖延?

原则上,课前小演讲最好不超过5分钟,因为一节课毕竟时间有限,小演讲最多是开胃酒,而非正餐,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可是口若悬河者、紧张重复者最易造成时间的拖延,对此,我只能常常抱歉地打断,请他们下节课继续。也有个别极为精彩的,我是甘心将课堂时间让于他,但毕竟是极少数。

这样的情况要避免,教师也应注意课前的关注、监督、检查,努力使演讲的过程充实、流畅、高效。促进正常的教学,而非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语文课前小演讲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学生、教学习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问题和困惑,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为原则,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克服种种问题。

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如果,真的可以将课堂作为花坛,我们愿意在这花坛里用爱心播种,用汗水耕耘,让这花坛中百花争艳,课堂小演讲就是这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竞赛二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