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公开课之四(魏军)——先“学会”后“会学”
先“学会”后“会学”这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教学的最主要的区别,这一堂课充分体现的学生“会学”,整堂课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突出了学生为主体,首先是导学部分,前置学习学生完成非常到位,复习、预习完成情况良好,在小组学习方面,生生互动,好教差,共同进步,尤其在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装置的选着方面让学生放开讲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小组讨论,将学生的日常经验充分引用到课堂中来,制备装置的选择上学生积极联系前面学过的氧气的制备装置,发展地看待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从简单装置到可控装置进行比较提升。在讨论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制备氧气,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充分暴露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制备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
整堂课突出了教学目标的三维,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率非常高,兼顾优等生和差生,是一堂没有作秀成分的原生态课,是一堂值得推广的好课。
一点建议:在讲装置时可以动态的来看待三种装置,从最简单的装置(只能一次性加药品),到长颈漏斗型制备装置(可以中途加酸,但不能控制速度),再到分液漏斗型装置(既可以控制量,又可以控制反应速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装置体系,动态的学习,为以后学习“随开随停”的最佳装置做好铺垫。 (撰稿 韩俊林 陈志伟)
市教学能手魏军老师在上公开课
师生合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
同事们在认真听课
教研组长韩老师综合评价公开课,是一堂好课
高级教师谢青评课,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务处吴主任谈了自己的看法,就课堂细节提出建议
刘校长肯定了课的成功,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大家坚持课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