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教学追求优质高效的行动研究》
申 请 人 孙小虎 余金培
所在单位 武进奔牛初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09年12月16日
审批日期
课题名称 |
减负增效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起止时间 |
| |||||||
成 果 形 式 |
1、研究论文 2、研究报告 3、教学反思 | |||||||||
课 题 组 负 责 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
孙小虎 余金培 |
男 男 |
36 41 |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
数学 数学 |
奔牛初中 奔牛初中 |
教师 教师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孙小虎 余金培 张 凤 肖金花 吴建玲 张一青 蒋黎明 刘三萍 |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高级 |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
1、课题设计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 3、阶段性小结 4、结题论文及结题报告 1、课题研究、实施 2、上研讨课 3、整理数据 课题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实施 课题研究、实施 理论实践指导,组织课题示范课 | |||||||
课 题 的 研 究 背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指出:“近年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遏制”。陈至立部长曾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素质教育的紧追任务就是要坚决地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各级教育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增强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这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实事,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一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教育方针都为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政策依据。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针对本学校学生实际,提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 ||||||||||
课 题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 ||||||||||
人类社会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时代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生存已成为每个人必须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而我们面临的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严重制约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唯分数论使得我们教学工作违背教学规律,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导致学生书包沉、负担重,使我们的教学效益停滞不前,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最终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已得到大家的普遍共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 一、恰当地分析和使用教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一)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不过,教材并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正确使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四、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 4---6 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五、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 ||||||||||
课 题 研 究 方 法 | |
1、调查法: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学生的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六步骤模式的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3、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 4、一课三议法。针对同一节课内容,反复执教并组织相关教师讨论修改,达到有效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有关信息资料,建立研究专档。 | |
课 题 研 究 分 步 实 施 计 划 | |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2、深入研究阶段(一)(2010年3月-2010年7月) (1)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定位、内涵; (2)探究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3)初步形成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4)反思总结交流。 3、深入研究阶段(二)(2010年9月-2011年7月) (1)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探讨。 (2)初步形成评定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3)反思、交流、整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4、结束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提炼模式,形成实验报告。(2)教研室鉴定验收。 | |
所在单位意见 |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盖章: |
注: 规划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即作为区级备案课题。在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中期评估通过,正式批准为区级课题。
中期评估情况
前阶段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课题组填写) |
|
评估组意见 |
|
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结论 |
盖章: 年 月 日 |
注:本页于中期评估时填写上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