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育科研>>教师论文 >文章内容
不可忽视的一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0-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tdb

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授以实验操作技能,还能给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但实际化学教学中,师生们比较重视的是实验结论或结果,实验教学的目的基本上停留在获得和识记实验结论,以应付考试;而对实验教学过程的探索过程,反而不太引起注意,至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等内容的渗透和培养则在实验教学中则很少涉及,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现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下列问题:

首先,初中化学教材改进,实验内容数量增加,但实验的开设率不高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为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教版教材也比以前的教材规定了更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编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列出了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保证了教材中有足够数量的实验,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但实际化学教学中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得到保障,第一,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尤其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学受设备、财务限制,不能及时更新和添置实验仪器;第二,师资的限制,一般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配备才基本到位,还没有能力配备专职实验教师,而现在开设学生实验和实验室开放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这些如果由化学老师兼职的话可能性不大;第三,许多学校及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做实验没有必要,使实验开课情况严重不足,实验教学时间被挪用到上课、做练习上;第四,一些教师受到“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影响,忽视实验课的开设,甚至根本不开学生实验课。

其次,教师观念没有跟上,实验仪器与实际有差距,实验原理科学性不够

虽然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向全国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了。中学化学教材也多样化,改变了以前由于教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不利因素。但是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受到原来教材的影响,观念没有跟上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仍然存在重操作规范,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但过分要求实验操作基本要求的规范性,使学生放不开手,不敢、不想动手实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天平,仍规定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而不可用手直接拿,而现代化的各式电子秤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工具仍在化学教材中难以见到,造成学生在菜场、超市连电子称都不会读数的尴尬。这种过多地循规蹈矩,过分强调使用纯化学器具和规范化操作的情况对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影响很大,其结果无疑是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又如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强调二氧化碳只能向上排空法收集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实际上如用排水法和排空法在同等条件下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比较收满气体所花的时间及所收集到气体的纯度等等。结果发现,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而且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方便快捷。

第三,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实验教学模式没有跟进,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

我国传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结论的认可,强化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其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做到丝毫不差,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不会有生成性教学资源,错过了实验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错失良机。例如在讲到某些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出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后再做几个演示实验给予验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就万事大吉。其实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角度看,长期和单一地选用这种模式实施实验教学显然是极不妥当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继承者而不是创新者。

面对现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

首先,要拓展化学实验素质的内涵,对学生实验能力要重新定位

初中新的化学课程内容分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物质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把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摆在首位,而科学探究是以实验为突破口的。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通常按“实验——问题——讨论——结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仍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为例:首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如厨房、卫生间中的物质)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再由老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从实验给出的种种现象中,寻找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焦点,再以问题的探究方式展开讨论,最后由师生共同给出有关的结论;其次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引导、组织学生探讨,然后根据在探讨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设计出实验,并通过实验给出答案。无疑,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更能促使学生学习如何自主地发现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实验,如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将其贯串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化学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应该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有些专家提出了培养化学实验能力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有较强的实验意识,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技能,选择化学仪器和试剂,正确地、独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和化学实验观察,客观地、完整地和规范地记录实验过程、条件、现象和结果,形成科学的化学概念、判断和推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撰写实验报告;其次,要重视和改进有关知识的教学,如实验设计、实验安全知识教学;要搞好有关技能的教学,如仪器使用;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多采用“探索性实验”,认真搞好实验习题的教学,多利用一些家庭小实验,用身边的物质完成实验;再者要改进教学方法,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要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第九,搞好实验考核和教学评价。只要教师重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回报率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多元化发展中学化学实验,融趣味化、实用性于化学实验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停留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验证性实验的层面上,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要大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要多元化。根据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将会有以下一些变革和发展:

实验的选题与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实验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外,还要求能发展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意识,学会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显然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一些实验活动,例如:第一,有些实验可以结合社区、化工厂的采访、调查而设计,有些实验可以结合环境测试和保护活动开展;第二,有的实验可以25人的小组形式组织活动;有的实验可由学生自选一些材料在课外或家中独自完成;第三,以家庭实验来说,它就可安排多种类型的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家里的锅碗瓢盆等工具做实验,让学生提纯粗盐,观察蜡烛的燃烧,白醋泡鸡蛋酸反应,配制并观察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等一系列配合课堂化学教学的实验;让学生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自制波尔多液、配制植物营养液等应用性实验;让学生研究铁锈蚀的条件、确定蜡烛的组成元素、研究香烟中尼古丁的毒性、测试自来水中的含氯等研究性实验等等。所以我国今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也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也是我国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我们在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时,往往把实验设计得非常严肃规范,实验装置必须选用化学仪器、器皿来装配,一般不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的来做实验,实验试剂一般用化学试剂,一般不把食品等物质作为试剂,如酸碱指示剂只用酚酞、石蕊,而不可用咖喱、紫色卷心菜汁等。于是让学生感到化学实验离生活生产较远,抽象而枯燥乏味。然而,在国外,有些化学教师做化学实验就显得较轻松、随意,仪器、试剂有时似乎是信手拈来。例如做一个酸碱反应的实验,教师在上班途中的商店买一瓶柠檬酸和一包小苏打发酵粉就解决了实验的试剂。让学生寻找厨房或卫生间中的一些用品做茶水变色、咖喱粉糊变色、番茄电池、蛋白酶除血迹等趣味性实验;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也开始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新奇、鲜明,以便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许多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如化学无中生有实验、烧不破的手帕实验、滴水生烟、滴水起火、火山暴发、鬼火自燃实验、用化学方法制作小工艺品和学习用品,如碳酸型饮料……已成为当今许多中学常见的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趣味性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它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因素。

广大化学教师都应该认可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的观念会不断地深入人心。实验已不再仅仅是单一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还应真真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实验的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促使其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变化,实验的比重不断加大,实验拓展不断深入,学生要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师生共同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学实验条件、仪器也会不断完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不可忽视的一环扣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陈志伟

邮编 213131  电话  13861155522  

 

 

 

 

 

 

 

 

 

 

 

 

 

论文简介

《不可忽视的一环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针对现在初中化学实验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实际实施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将来初中化学实验教育的展望。

初中化学实验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初中化学教材改进,实验内容数量增加,但实验的开设率不高,受现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思想上不重视,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实验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师观念没有跟上,实验仪器与实际有差距,实验原理科学性不够,实验的局限性大,仅仅停留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甚至一些学校根本不开学生实验;第三,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实验教学模式没有跟进,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实验设计、实验方式上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教育;其实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展,违背了新课程实施的宗旨。

将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第一,要拓展学生实验素质的内涵,对学生实验能力要重新定位;第二,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将其贯串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第三,多元化发展中学化学实验,融趣味化、实用性于化学实验。

 

 

作者简介

陈志伟     1973年生    中教一级   常州市教学能手 

工作单位: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