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历史教学中渗透公民素质教育的研究
申 请 人 倪浩博 赵军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07年1月
审批日期
课题名称 |
历史教学中渗透公民素质教育的研究 |
起止时间 |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 ||||||||
成 果 形 式 |
1、题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论文2-3篇; 2、编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事例”校本课程1本; 3、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经验总结 | ||||||||||
课 题 组 负 责 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
倪浩博 赵 军 王红霞 |
男 男 女 |
41 31 32 |
中学高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
历史 历史 历史 |
奔牛初中 奔牛初中 淹城初中 |
教科主任 历史教研组长 政史地教研组长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员分工 | |||||||
刘国民 顾建仁 倪浩博 赵 军 王红霞 张红霞 杨克荣 沈仲华 徐雪芬 史振宇 费志良 汤华平 顾志琴 王伟庆 蒋迎红 王立平 |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
物理 政治 历史 历史 历史 历史 历史 历史 物理 物理 数学 政治 政治 生物 语文 语文 |
指导课题研究、保障课题正常运转 课题研究中方式方法的指导 课题组总负责人、具体技术指导 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研究工作 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研究工作 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参与课题组研究工作 | ||||||||
课 题 的 研 究 背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公民素质建设有着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现在的青少年的公民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已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中学历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公民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目标:通过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学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了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历史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③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公民素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
| ||||||||||
课 题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
| ||||||||||
⑴确立学生公民素质培养发展目标 实验教师要对学生公民素质中最缺失的部分作仔细剖析,对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以确立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发展目标。 ⑵对常见的传统文化概念进行梳理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我们要能辨析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澄清一系列模糊传统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⑶积极从历史教材中挖掘公民素质资源 实验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从教材历史知识中挖掘素材,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将有关案例汇编成册,形成公民素质教育的校本课程。 ⑷ 制定一系列学生养成教育的规范 公民素质最终要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中体现出来,如果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公共素质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要相应制定一系列的有关养成教育的规范及有关文件,确保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根据学生各个学段、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把日常行为规范浓缩为简洁明了、易学易行的内容要求,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体现本课题的基本要求,既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便于实践操作,使本课题的贯彻落实有梯度,做到了难易适度、循序渐进,使实验教师们有可操作的要求,对青少年公民素质的培养提供保证。 ⑸处理好历史教学任务与公民素质教育的关系 历史教学任务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任务。公民素质教育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一个子项目,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可忽略经过,必须恰当处理二者关系。 |
| ||||||||||
课 题 研 究 方 法 | ||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参与课题的实验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灵活多样,有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也有新课程背景下的专题整合式、探究式的教学。但必须明确以活动为载体,将公民素质教育有机渗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积极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 ||
课 题 研 究 分 步 实 施 计 划 | ||
(一) 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月) ⑴印发课题申报通知,拟定课题研究开发项目;⑵开展课题宣传活动和课题实验教师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研究分工。 (二) 展开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2月) ⑴成立课题组,召开开题大会,组织实验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班级,制定实施方案;⑵实验教师选定子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对实验班开课;⑶实验班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实验教师认真对课题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记录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心得;⑷根据前期的经验设计一堂教学课,课题组成员反复评课修改推出1~2节示范课;⑸经验交流,阶段总结。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并推荐发表;⑹迎接中期评估。 (三) 深入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0月) ⑴组织学生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比赛,实验教师继续对实验班级进行整合课教学;⑵了解实验学生情况,教师撰写论文;⑶课题组内讨论,进一步研究新课程背景如何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请专家对整合课进行评课,观察实验班学生公民素养的发展。⑷进行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四)结题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⑴实验教师与实验班学生座谈,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体验。 ⑵撰写结题报告,课题报告和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分别结集编印,聘请专家评审,课题结题。 | ||
所在单位意见 |
教科室审核意见 |
区教育局领导审批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单位盖章: |
单位盖章: 审批人签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