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奔牛初中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 在初中物理中开展生活化和个性化教学
课题负责人 : 杨 锋
工 作 单 位: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教科室
鉴 定 方 式: 会议结题
鉴 定 日 期: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教科室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
1 |
杨锋 |
主持人、中二 |
奔牛初中 |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课题展示课研究课、兴趣小组 |
2 |
张志坚 |
中高 |
奔牛初中 |
资料收集整理 |
3 |
贺志明 |
中一 |
奔牛初中 |
实验、自制教具、小实验 |
4 |
李江龙 |
中一 |
奔牛初中 |
信息技术 |
|
|
|
|
|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合,重组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对知识经验积累、验证、巩固、应用,从而不断拓展自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探索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构建“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体系,找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物理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变得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而且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以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3、通过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使其自主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让工作变得更有效、更富有创见。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三、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为实践研究提供物理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2、行动研究法。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在课题研究行动中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以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物理恰当等问题,广泛调查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研究,发现个案以有利于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对象和学科,对其在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悟,学生回归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以及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状况进行观察,实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物理的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使之成为当前初级中学可借鉴的科研型经验。 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启动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理论研究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外地先进教改经验,讨论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积累研究资料,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深化研究推广实验阶段。一方面,采取措施将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广。另一方面,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注意向其他方面拓展研究。 实施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把计算机网络作为学习者学习学科知识的手段,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学习效率。通过这两年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到了甜头,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授课时的教学艺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3、问题设计生活化、个性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搜集一些与生活和不同层次学生有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分析教材,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景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4、知识构建生活化、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实质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升华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一无所知那就错了,所谓的“无知”只是因为储存在学生脑海中丰富的日常经验、原有的知识构成与学习的新内容没有建立起新的链接。作为教师可直接用语言、也可通过行为、问题、实验操作等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得到启发,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现象,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相对容易。当然,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建构的知识体系明显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观察总结,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他们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生活化、个性化。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联系紧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问题,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物理的目的在于用物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和各种层次的学生提炼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习题,在习题设计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能让不同阶层的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习题。 6、器材选择生活化、个性化。由于种种原因,要在短时间内改进实验设备不太现实。还有实验室的资源不仅限于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资源。利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简单易行,现象明显,能较好发现物理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有利于课后探究突验的开展。因而我们课题组和实验员发动教师和学生开动脑筋,在平时注意积累一些身边可利用的物品来弥补器材的不足。 7、课题探究生活化、个性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实际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和物,对这些东西我们向来毫不在意,更谈不上思考分析,甚至怀疑批判了,殊不知,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探究创新的机会,物理家之伟大,就在于他们从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善于观察,敢于探究。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对生活中的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现象,遇到的生活小事,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探究,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设计探究的方案,完成探究任务。通过这些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8、教学评价生活化、个性化。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视的地位。而评价方式的生活化,就是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的情绪体验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活化教学评价主要考虑这几个指标:课堂上学生情绪活跃情况,兴趣情况,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是否转变,能否体现发现式的认知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上是否体现情感目标;师生关系上,是否民主平等;教学情境上,是否和谐融洽、充满情感;教学内容上是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上创设了哪些活动,学生是否手脑并用、丰富多样;学生的课堂生活是否积极、丰富;教学过程上,是否以学论教、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上,是否知情并举、综合发展等等。 |
四、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探索我们获得相关教学策略: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师授课时的教学艺术,问题设计生活化、个性化,知识构建生活化、个性化,作业布置生活化、个性化,器材选择生活化、个性化,课题探究生活化、个性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个性化。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树立了新型的课程资源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和自己一套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3、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生活化、个性化,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物理素养,促进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关心了解周围的事物,能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不但油然滋生问题意识,更能积极主动探究、解决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不再是一种负担,他们的物理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存在,能让学生获得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物理探索活动,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3).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自己特色的学风。运用自己根据个人特色联系生活现象学习物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自己特色的学风。生活化的教学促使学生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提炼物理原理,善于运用物理原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而利用生活实例对理论提出质疑与挑战,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完整的上升过程。 |
五、成果推广打算
1、注重生活化、个性化的研究还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实践。 2、更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力求他们的学习更愉悦,更有成效。 3、鼓励大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反思。 4、加强同行听课,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加强物理学科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教研能力。 6、定期组织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
六、鉴定情况
奔牛初中校级课题结题鉴定表
课题 |
名称 |
在初中物理中开展生活化和个性化教学 | ||
单位 |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 |||
负责人 |
杨锋 |
电话 |
13776806367 | |
鉴定人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
|
|
| ||
|
|
| ||
|
|
| ||
结题鉴定 (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应用价值等方面给予评价,并明确提出是否可以结题的意见) 鉴定人: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