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辅助栏目>>以往栏目>>教育科研>>课题概况 >文章内容
在初中物理中开展生活化和个性化教学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3-06-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jky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在初中物理中开展生活化和个性化教学  

申请学科                初中物理              

                                  

所在单位           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0812                  

审批日期             20092                

 

 

 

 

 

课题名称

在初中物理中开展生活化和个性化教学

起止时间

20092-----

201012

 

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自制教具、小制作、小发明、公开课展示、组织兴趣小组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杨锋

 

 

28

中教二级

物理

武进区奔牛初中

物理备课组长

 

姓名

杨锋

张志坚

贺志明

李江龙

职称

中教二级

中教高级

中教一级

中教二级

学科

物理

物理

物理

信息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理论研究、公开课展示、兴趣小组

资料收集整理

实验、自制教具、小实验

信息技术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发展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多姿多彩的社会化学习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物理课堂教学一直被认为是独立于教师和学生生活之外的,而不是师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物理知识(包括物理学原理、实验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物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物理的价值,增进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物理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陶行知曾经讲到:“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三句话不仅明白无疑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样,也说明了课程源于生活,又从属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他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对学习方向和目标的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选择,这样的学习才会获得最好的结果。为此物理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我们的课程就会变得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

 

 

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积极主动地、富于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需更进一步地研究。同时还意识到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物理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的总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用自已的方式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学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把“乐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努力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的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以多种途径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应用物理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解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2、创设生活化物理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研究。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3、挖掘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物理学

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阅等,拓展知识面,使之成为物理教学中有效的生活教育资源。

4、创建物理课堂中的初中学生生活化、个性化学习内容的研究。

个性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展开学习的起点与归宿,但由于物理学科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活化的学习?我们设想通过对物理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以再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赋予内容开放的时空、选择的余地、情趣的体验来帮助学生选择确定个性化、生活化学习的内容。

5、优化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用自已的方式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学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把“乐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努力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物理思想和方法。初中物理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转化、代换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许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方法,科学地移植或借鉴到物理学习中,用来解决物理问题,学生易于理解、易于应用。

    ②根据生活素材构建“物理模型”。弗赖登塔尔说“与其说学习物理,不如说学习物理化”。物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物理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具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所以物理建模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这个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实践操作------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建立模型”这个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物理,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1、文献研究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为实践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2、行动研究法。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在课题研究行动中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以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广泛调查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在归因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的角度和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研究,发现个案以

有利于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对象和学科,对其在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悟,学生回归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以及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状况进行观察,实证实验研究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成果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并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科学的基于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使之成为当前初级中学可借鉴的科研型经验。

 

 

 

 

 

 

 

 

 

第一阶段:20092月——20093月,启动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3月——20097月,理论研究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外地先进教改经验,讨论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20099月——20106月,行动研究阶段。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积累研究资料,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109月——201012月,深化研究推广实验阶段。一方面,采取措施将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广。另一方面,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注意向其他方面拓展研究。

 

所在教研组意见

教科室意见(领导小组)

 

 

 

 

 

 

 

 

 

 

 

 

 

 

 

 

教研组负责人签字:

 

 

 

 

 

 

 

 

 

 

 

 

 

 

 

 

审批人签字:               单位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初级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中天南路61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