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的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以多种途径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应用物理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解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2、创设生活化物理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研究。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3、挖掘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物理学
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阅等,拓展知识面,使之成为物理教学中有效的生活教育资源。
4、创建物理课堂中的初中学生生活化、个性化学习内容的研究。
个性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展开学习的起点与归宿,但由于物理学科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逻辑性强等特点,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生活化的学习?我们设想通过对物理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以再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赋予内容开放的时空、选择的余地、情趣的体验来帮助学生选择确定个性化、生活化学习的内容。
5、优化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用自已的方式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学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把“乐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努力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物理思想和方法。初中物理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转化、代换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许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方法,科学地移植或借鉴到物理学习中,用来解决物理问题,学生易于理解、易于应用。
②根据生活素材构建“物理模型”。弗赖登塔尔说“与其说学习物理,不如说学习物理化”。物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物理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具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所以物理建模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这个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实践操作------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建立模型”这个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物理,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