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19年常州市初三化学复习研讨活动在常州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常州市各区(市)化学教研员和一百多位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化学教研员钱柳云老师对中考备考策略作了题为《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提醒》的专题讲座,强调了中考的意义: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初中化学教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拨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钱老师对后阶段的中考复习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强调最后的复习一定要,理解课标,立足课本,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关注学生。
讲座之后,宋曙波老师、魏军老师、陈广余老师、陆晓云老师带来了四节精彩的复习课,开始了饕餮盛宴。魏军老师的课题是《维C泡腾片的秘密》。魏老师以冲泡一杯泡腾片为引入,将学生的身心完全带入那蕴藏着许多奥秘的冒着气泡的泡腾片溶液中。从性质入手——为什么溶于水有气泡?为什么显酸性?将结构类比——与醋酸进行类比学习,认识结构,了解深层原因。用制取收尾——将泡腾片的制法直接应用于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泡腾片的制作。
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宋曙波老师的《物质推断专题复习》,由生活情境引入,从厨房里丰富多彩的物质中,选出三组,分别设计三个情境,对应定性推断、定量推断、综合推断。定性推断,帮助学生整理运用具体知识点;定量推断,贯穿了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科理念;综合推断,学生体验自动充气球小实验,将物质推断与实验方案设计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前面复习的知识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提升!
陈广余老师的《生活中的水》,以一首《长江之歌》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主题。初识身边的饮用水,通过教材链接复习初中净化水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家用净水机的认识深入理解水的净化再识生活中的饮用水,通过对水质报告的研读和学习提升对生活中饮用水的认识。整节课浑然天成,大气简约,又不乏新技术的应用。陈老师这节课将知识内容积淀为学科修养、将知识形式转化为学科能力、将知识旨趣升华为学科情感,非常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很好地将德育融入化学教学中。
陆晓云老师的《舌尖上的常州——竹笋烹饪引发的思考》,她从古诗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笋文化的悠久。通过烹饪竹笋视频,了解到烹饪竹笋大概有洗、切、焯水、炒几个步骤。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焯水步骤入手,展开三个环节的教学。环节一:除草酸、探环节二:用草酸、环节三:交流讨论获得新知。帮助学生,了解竹笋中的营养物质;通过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复习气体除杂及检验方法;通过草酸的化学性质探究复习酸的化学通性;感受化学学习内容、学习化学的方法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介绍竹笋生长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宝贵品质。
李军老师和周文荣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周文荣老师提出复习目标应该是知识的再次回忆,回忆存库,方法技能的提升。复习的课堂应该要给一部分学生有的“吃”,一部分学生“吃”的饱,还有部分学生要“吃”的好!二轮复习要让学生的方法和素养都得到提升。李军老师将这几复习课概括为“整合”——选择物质是什么将物质的推断和检验 “整合”,“融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融合、化学与生活的融合,“结合”——知识、能力、素养的结合。最后的二轮复习一定要“有度”——设计有角度、有梯度;“有量”——定量计算。
本次活动中几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一是充分利用实验这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事实证据或直观认识,帮助学生重视证据的推理并找到有效的证据,以此来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到科学的结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二是每位老师都给了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思考并解决问题。事实证明,没有了老师的辅助,学生会更主动参与,也更能完整又充分地思考和实践;三是几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所有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学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也及时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内容投影放大并进行指导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整体而言,这些课堂都重视将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结合,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和评价,促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科学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化学学科教学要把课堂当作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形成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关注学科形式,学会学科思维,学会学科式地表达知识理解;进一步开展学科实践与探究,理解学科旨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科情感与智慧,升华学科情感,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评价1:
魏军老师从维C的作用引入,了解维C,如何获取维C,维C 的味道探究维C泡腾片,通过柠檬酸的“亲戚”——醋酸,来学习了解柠檬酸的作用,通过发现厨房中的柠檬酸铁铵,来学习了解该物质的制备流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复习了酸的性质及用途。接着魏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研究泡腾片的组成,设计实验测定其含量,一步步分解难点,复习实验设计、数据测定等内容,最后魏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制作维C泡腾片,一节课就在意犹未尽中悄然结束。
评价2:
魏军老师用泡了一杯泡腾片引入,真实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探讨柠檬酸有哪些用途以及对应有哪些性质,每一条性质都让学生写一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方程式,提高学生的运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环节二,探究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让学生理清定量的实验问题应从哪些方面思考,深层地理解定量实验测定的原理和步骤。环节三,让学生体验了泡腾片的制作过程,学生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制作了泡腾片,让学生觉得泡腾片的制作并不遥远,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深远。
——徐丽娟老师
![]() ![]() |